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凯莱英近期的处境有些艰难。
1)营收、利润双降。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归母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7%和-31.28%;2024Q1单季度营收、归母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7.76%和-55.27%,是凯莱英自2016年A股上市以来,交出的最为糟糕的业绩,也是唯二出现负增速的两个年份。
2)市场情绪悲观。凯莱英作为国内领先的CXO企业之一,8成业绩来自海外客户的情况,使之受到美《生物安全法案》事件扰动较大,市场情绪悲观。
在公司业绩以及市场均不给力的情况下,公司股价跌跌不休,年初至今股价累计跌幅达34%。这或许也是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基金在2024Q1减持凯莱英的重要原因。
那么,2024年2季度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市场情绪能有所好转吗?这将会直接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走势。接下来详细看下。
业绩增长承压或将继续
凯莱英作为国内领先的化药生产外包CXO企业,凭借较强的业务能力,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承接了多笔具有“一过性”特点的某大型制药公司的新冠相关小分子大订单。
其中,有超6成小分子大订单在2022年度交付,带来业绩高基数。所以,2023年大订单交付金额下降的情况下,公司营收、归母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也可以理解。
只不过,在同类企业药明康德2023年也有特定小分子大订单承接,且营收、利润双增的情况下,凯莱英2023全年营收、利润负增长的对比差异就比较明显了。
进一步分析看,上述是由多业务发展和主要集中单一业务经营模式决定的,药明康德作为综合服务外包商,化学小分子业务收入占比仅5成,受到波动相对较小;而凯莱英主营依赖的化学小分子业务收入占比超8成,业绩受到波动较大。
这也是凯莱英近几年开始拓展小分子之外的新兴业务的重要原因。目前凯莱英新兴业务有化学大分子业务(包括寡核苷酸,多肽等)、制剂业务、生物大分子(ADC等抗体偶联物)、合成生物技术(药用酶开发平台)等板块,但大多板块处于产能和业务爬坡期。
(资料来源:公司2023年报)
展望未来,凯莱英的小分子、新兴业务业绩增长承压均较大。
1)小分子业务(收入贡献85%):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仍有新冠相关的小分子大订单交付,2024年没有相关订单的情况下,也决定了2024年1季度、2季度以及3季度仍面临高基数的情况,业绩增长承压仍会存在。
2)新兴业务(收入贡献15%):结合2024年4月公司的交流纪要,投融资环境遇冷的情况延续至今,影响了以国内业务为主的新兴业务。从这个维度看,在国内投融资情况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公司的新兴业务增长也将有所承压。
2024年1季度公司新兴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9.30%,也可侧面验证上述观点。
注:开源证券研报中提到国内投融资情况仍阶段性承压,与管理层交流提到的的观点相符。具体数据如下:2024年1-3月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额合计约138.79亿元,同比下滑22.80%。
市场情绪短期难改善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最新版要求美国公司在2032年之前结束与药明康德等CXO企业的合作,较之前给予了国内CXO企业8年缓冲期,并不是靴子真的落地。且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政客为了选举需求或会不断炒作中美脱钩的话题,上述法案未来仍可能会有调整。
凯莱英作为国内领先的化药生产外包CXO企业,与药明康德类似,大多数业绩也来自海外客户(2023年,公司海外客户收入贡献81%)。参考5月份通过的美国最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新增了“药明生物”,若未来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蔓延,凯莱英可能也会受到波及。
即,凯莱英头顶上仍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市场情绪短期难缓解。且在上述背景下,美国药企在新订单外包时,可能会调整合作多个国外CXO供应商以分散未来可能面临的脱钩风险,凯莱英后续拿到美国客户新订单的难度可能会提高。
小结
总的来说,在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内投融资情况尚未看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凯莱英的业绩增长承压仍会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布局了多肽业务和市场关注较高的合成生物业务,但在上述业务业绩贡献较小的情况下,更多是短暂性的博弈机会,不宜恋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