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AI+医疗,下一个黄金赛道? | 行研
2024-04-11 20:00

AI+医疗,下一个黄金赛道? |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38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国内AI医疗市场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值得关注;

  2. 国内AI药物研发、医疗影像领域已有落地应用或有积极进展,未来发展或较快,可重点关注在上述领域布局的企业。

 

科技巨头英伟达、谷歌等纷纷涉足,AI医疗或将迎来快速发展。

 

3月18至21日,全球瞩目的AI顶级盛会—英伟达2024年GPU技术大会召开,期间科技巨头英伟达押注“AI医疗”赛道的消息在市场快速传播。

 

1)英伟达本届大会上与生命科学/医疗保健有关的会议共计90余场,首次超过了硬件、半导体、汽车等科技领域,居全行业第一;

2)英伟达自2023年以来已投资9家AI制药公司,覆盖小分子药物、大分子抗体、核酸药物及疫苗等,可看到公司提出布局“AI医疗”是有实践基础的,并不是“拍脑袋”决定;

3)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将通过AWS HealthOmics平台提供药物分子结合成功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的预测指标,是对未来“AI+医疗”布局的落地应用有方向支撑的。

 

而除了英伟达外,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近年来也在加码“AI医疗”。国内方面,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成立了医疗AI部门。

 

即,AI医疗赛道的人工智能技术供给已经有所支撑。那么需求方面呢?

 

在制药赛道,阿斯利康、礼来、赛诺菲、艾伯维已纷纷就自建平台、BD交易、合作研发进行了AI布局;且在英伟达GTC2024大会上,强生、GSK、默克、诺华、诺和诺德、基因泰克、安斯泰来等医药巨头竞相与英伟达建立数项新合作。

 

可看到,跨国大药企已率先切入“AI医疗”赛道,AI医疗需求也是有的。

 

供需驱动下,AI医疗赛道或将加速发展。这也是AI医疗产业链布局企业包括泓博医药、成都先导、药石科技等企业3月以来股价均反复活跃的重要原因。

 

那么,AI医疗赛道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呢?推广进展快慢是怎样?以及投资价值如何呢?

 

潜力市场较大

 

AI医疗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帮助处理医疗数据并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重要见解,从而改善健康结果和患者体验。

 

AI医疗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AI医疗应用集中于临床知识库,但受限于当时成本高昂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有限,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后随着机器学习等技术普及,AI手术机器人、AI制药等应用领域逐渐成熟落地,AI医疗也向着更加智能化发展。

 

据GMI统计,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在2022年度超50亿美元,未来10年将以29%的年复合增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其中,药物研发(也称“制药”)、医疗影像和精准医疗是AI目前应用最广的领域,合计占比超过75%。

 

(资料来源:Global Market Insights)

 

但国内市场规模目前较小,据IQVIA数据,2021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不足40亿元。

 

主要系,国内AI医疗起步较国外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AI医疗的研究,而在2010年以后随着阿里、百度、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设立医疗AI部门,国内AI医疗才算正式起步,有了发展的基础。

 

并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和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不均、医疗人员有限,难以满足民众需求的问题愈发凸显的情况下,AI医疗的价值和潜力愈发受到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均对支持AI医疗发展做了支撑。

 

招商证券认为,在政策支持红利下,未来10年中国AI医疗市场预计将以超30%的复合增速增长,妙投按此增速测算,预计2023年国内AI医疗市场有望超400亿元,则国内AI医疗市场未来有约10倍的增长空间。

 



那么,关键是国内AI医疗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接下来具体看下。

 

这两大领域应用推广较快

 

AI当前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研发(也称“制药”)、医学影像、精准医疗、临床辅助决策、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智慧药房、医疗支付等)等领域。

 

据招商证券研报,目前国内AI医疗的应用端还是以智慧病案、信息系统、CDSS等传统应用为主,在国外发展较快的的药物研发、医学影像和精准医疗领域占比较低,而这些领域恰是未来国内AI医疗布局的发展方向。

 

注:CDSS实际上是一个大的医学知识库,它的中文叫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也称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基于人机交互的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旨在为医生和其他卫生从业人员提供临床决策支持,通过数据、模型等辅助完成临床决策。

 


1)AI+药物研发(也称“AI制药”):可降本增效

 

传统的新药研发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AI技术则有助于缩短新药研发时间并节省试错成本。据研究统计,传统新药发现需要3-7年方能筛选出合适的先导化合物作为临床研究候选,而借助AI技术则可以使该过程缩短至1-2年甚至得以在几个月内完成。

 


并且要注意的是,AI药物研发已经跨过了讲概念的阶段,未来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银河统计,尽管还没有一款由AI研发的新药上市,但2023年全球已有43家企业、102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管线,且已经有在临床Ⅲ期的药物。

 

其中在93家中国 AI药企中,有14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共34条药物管线,但进展较全球慢一些,最快推进的药物在临床Ⅱ期。以英矽智能和埃格林医药为代表,拥有进入临床的管线数量最多,各5条;其次是冰洲石生物、未知君、锐格医药、硕迪生物等企业。

 

其中,英矽智能已于3月27日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后续可关注相关机会;埃格林医药是一家药企,未上市,但在2023年与博济医药签订了关于AI在临床试验环节的战略合作协议,后续若AI医疗赛道活跃,其合作企业博济医药或有博弈性机会。

 

而有2款AI药物进入临床的硕迪生物,于202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能做美股的投资者可做关注。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

 

除药企外,还有在创新药物开发领域进行AI布局的CXO企业也将获益,包括泓博医药、成都先导、药明康德、药石科技、皓元医药等,且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反复活跃。

 

但要注意,上述各家公司大涨过后,市盈率已经不低;且作为CXO企业,在地缘政治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后续可能面临跨国药企订单外包承接受阻的情况,所以这类企业更多的是AI医疗概念下的博弈机会,不宜恋战,快进快出或更为合适。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研报)

 

2)AI+医疗影像:产品获批加速,得益新冠肺炎检测提升认可度

 

AI+医疗影像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影像诊断中,能够快速、低成本对CT、MR、DR和超声影像图片精准诊断,实现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的辅助筛查、辅助评估和辅助诊断。(CT利用射线扫描,CR、DR主要是x片检查,CR的精确度会更高一些)

 

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款AI医疗影像软件获批用于肺炎病灶的定量分析和疗效评价,提升临床肺炎诊断和治疗效率,驱动AI医疗影像领域发展较快,市场认可度较高

 

再加上,据招商证券研报,目前国内AI影像辅助筛查软件在肺结节筛查、冠脉后处理等科室中应用比例较高,其次为脑卒中和肋骨检测,而在其他科室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则,在市场认可度较高,以及部分科室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AI医疗影像领域未来成长的空间较大,快速发展有望继续。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AI医疗影像市场规模为4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5%。

 


而国内在AI医疗影像领域布局的企业也较多。

 

联影医疗在 CT、MR等影像设备中应用AI技术进行系统优化及辅助诊断。

 

迈瑞医疗于2021年1月与腾讯AI Lab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血液细胞分析的AI产品共同开发的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清晰还原细胞立体结构和细节。

 

安必平在2023年6月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公司与腾讯合作开发的宫颈细胞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已经完成产品定型,正在进行三类证的注册申报。

 

兰卫医学在2023年7月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2年9月公司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签署任务书,启动《基于病理数字切片标注的单病种智能初筛机器人诊断标准数据集》项目建设,构建病理AI诊断标准基础数据平台,在病理AI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华大基因HPV检测+可移动式智能乳腺超声相结合的“两癌”智能筛查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乳腺超声技术、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与5G技术等,实现乳腺超声检查的自动化与流程化,输出标准化乳腺超声影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对病灶进行初步分类判断。

 

万东医疗在2024年3月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人工智能在公司万里云产品和平台上开始全面赋能,包括“妙笔”影像报告AI质控产品、影像诊断工作站、影像PACS、云胶片、区域影像平台和影像辅助诊断AI产品等。

 

润达医疗旗下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商惠灏科技自主研发了临床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医学知识推理、临床自动化机器学习等多项先进技术,在业内率先推出“慧检·智慧检验综合解决方案”“慧联·智慧互联网检验解决方案”“慧好·全周期健康智能服务解决方案”。目前慧检-人工智能解读检验报告系统已经在30多家公立医院上线,同时在深圳罗湖区,哈尔滨新区,厦门市等地区已搭建了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也有AI布局等等。不过,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由于2022年新冠检测下的业务高基数,2023年业绩较差,资本市场表现不是很好。后续若2024年业绩能逐季改善,未来或有博弈性行情。

 

3)AI精准医疗:涉及患者敏感信息,严监管,实施难度较大

 

AI精准医疗是指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数据、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医疗数据,制订个性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技术,来实现对不同患者的精准医疗。

 

但主要矛盾在于患者数据的安全问题,因此具有严格的监管框架,如美国的HIPAA对数据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复杂化了AI解决方案的实施,难度或壁垒相对较高。

 

则,国内AI精准医疗在严监管下,难度和门槛较高,未来发展的速度或相对慢一些。

 

且上市企业中,医渡科技的AI自研大模型可用于精准医疗,但其在港股上市,资金流动性差;而零氪科技曾提交美纳斯达克申请,但已于2022年4月撤回IPO申请等。至于贝瑞基因,虽自主研发了NLPearl遗传疾病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NVisi智能报告解读系统,但业绩较差,2020-2023年利润连续亏损,行情难持续。

 

则该领域的投资参与机会不多。

 

 

(资料来源:华金证券研报)

 

故,总体看,国内AI医疗潜力市场较大,中长期机会值得关注;若进一步拆分细分领域看,国内AI药物研发、医疗影像领域已有落地应用或有积极进展,未来发展或较快,可对上述领域布局的企业重点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