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视觉中国
出品|妙投APP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AI终端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扩大,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投资者对于AI终端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将成为未来科技产业的重要投资领域之一。
但是,目前AI终端市场的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各种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同时政策也在积极支持AI产业的发展。值此市场变革前夜,虎嗅旗下的财经品牌妙投APP以 “AI终端元年开启:变革、挑战与机会”为题举办行业论坛,邀请联想集团副总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简称阿木)、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未尽研究创始人周健工、上海人工智能协会首席咨询顾问尹智、Intel计算平台产品总监鞠胜利、美图WHEE产品负责人夏晓明、宜创科技创始人宜博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共同探讨了AI端侧化时代,不同行业面临的真正的挑战和机会是什么,希望能为投资人描绘202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AI终端蓝图。
除此之外,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独立前沿科技研究机构未尽研究发布了《从工具到平台AI PC:AI普惠第一终端》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个人 AI 开始主导个人电脑的 用户体验,通用人工智能正在向终端设备大规模部署,个人电脑成为首选终端,并将在 新的换机周期中,率先实现在主流用户人群中的大规模替代。整机厂商以其独有的行业 生态整合能力,建立起 AI OS 交互界面,组织起开发者生态,并且在雄厚用户基础上迅 速建立起产品反馈和迭代的完善机制,构建出用户体验。长期来看,个人 AI 计算平台 也为整机厂商开启了系统技术进步、产品差异化、以及商业模式的价值空间。
展望:人类想要驾驭AI,需要什么样的抓手?
当我们从AI技术前沿和AI PC的视角,充分了解了AI发展的宏大图景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随着AI驱动的个人生产力革命来临,我们的终端生态将会发生怎样的深刻重塑?PC在这一轮AI浪潮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围绕这一话题,联想集团副总裁阿木先生和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围绕AI大模型的发展趋势、终端设备的应用以及AI普惠化的核心议题,吴声指出大模型小型化与个人化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大模型最终必须以便捷易用的方式进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整机厂商正在通过开发新的计算架构(如NPU芯片)、改进人机交互方式(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构建本地部署的智能体和AI操作系统(AI OS)来提升用户体验。而终端设备,尤其是PC作为本地计算中心,将承担起承载个人AI的重要角色,并可能成为普及AI应用的第一线战场。
同时,阿木强调了用户对于推动AI普惠化进程的重要性,用户行为将促使开发者针对痛点不断优化产品,进而催生出更多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另外,关于终端形态的变化,阿木提及AI赋能的终端将成为用户的智能代理和个人助理,改变传统的工具属性,成为具有高度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助手。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用户数据权属问题也被重点提及,指出未来的终端设备需要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同时,让用户能够安心享受AI带来的便利与创新体验。
对于“在AI时代,什么样的终端能真正赋能人类,从而帮助我们驾驭AI的力量?”未尽研究创始人周健工认为用户对AI体验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搜索转向深度交互和个性化服务,而大模型走向推理应用的小型化、端侧部署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步骤。
而整机厂商可以通过研发混合推理引擎和构建AI操作系统来实现大模型在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的高效应用。这种混合推理可以整合云端资源和本地计算能力,同时确保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性。
对比了传统PC时代的变革,指出AI技术有望带来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并且预估在未来几年内,AI PC将大规模替代传统PC,尤其在中国市场可能会有更快的替代进程。
立足:大模型的现在,终端的未来
此刻正处于AI终端生态变革的关键窗口期。但在技术创新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也看到,AI终端的商业化之路还不够清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还未出现。
围绕这一方向,上海人工智能协会首席咨询顾问尹智重点提及了以Sora为代表的OpenAI发布的各类大模型的进展。他将AI技术分为决策式或分析式以及生成式两大类,强调生成式AI能够创造全新的答案,而非仅限于做判断题和选择题。
同时,尹智指出AI理解和运用规律的方式不同于人类,例如AI可能无法像物理学家那样推导公式,但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归纳,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并模拟如物体互动等规律,以生成逼真的图像和视频内容。
在这场AI浪潮之下的终端市场也蕴藏着的巨大的投资机会,民生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竞强调AI模型对于AI PC变革的重要性,尤其是生成式AI模型的发展,它们正在改变用户的办公习惯和日常交互方式。比如通过大模型,可以实现对文档的智能阅读和总结,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同时,随着本地化模型的逐渐普及,隐私保护、定制化服务、离线使用及实时响应等功能将更加完善,使得AI PC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更具价值。
对于整个PC行业,方竞认为在AI赋能下,这个成熟的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联想即将推出的带有内置模型的AI PC,旨在提供五重功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包括本地文件安全阅读、跨文件内容检索、自动化办公软件操作等。此外,游戏、教育等领域也将受益于本地AI模型的应用。
落地:AI时代,终端的应用场景与底层技术支撑
当大模型与PC、手机、XR等各类终端深度融合时,将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创新形态?这些形态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以上疑问,虎嗅以圆桌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碰撞出更多前瞻性的思考和观点。诚邀未尽研究创始人周健工先生、上海人工智能协会首席咨询顾问尹智先生、美图WHEE产品负责人夏晓明先生、宜创科技创始人宜博先生共话终端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AI PC是否就是这轮AI智能终端率先爆发的起点的疑问,夏晓明认为AI PC将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代表着AI终端的率先爆发。它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工具,更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因此其市场潜力巨大。此外,AI PC的智能化生态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
宜博则分享了他的公司在AI PC领域的投资决策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更多人使用大模型,特别是面对数据安全和算力两大挑战。
然而,他们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一方面,普通笔记本电脑的独立显卡已经具备运行大模型的能力,这使得大模型在PC上的落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落地能力,可以将大模型技术快速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可以预见,2024年将是大模型落地的元年,而AI PC将成为最好的落地点之一。通过充分利用存量PC设备,可以实现大模型的普惠化,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
周健工和尹智一致认为认为当前的AI终端可能正处于早期阶段,主要运行一些小模型以解决具体问题,而非大型模型。这些小模型可能集成在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小型硬件中,利用这些设备采集的个人数据(如生理数据)来执行特定任务,如血压监测或图像识别。这些设备虽然算力有限,但足够处理特定的小模型,成本也相对较低。
面对AI技术在终端应用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前景,四位嘉宾也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夏晓明指出当前的终端设备如手机等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未来的穿戴设备、视觉模型等将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和价值创造效率,例如通过AI帮助设计师快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以进行更多创新工作。
尹智则提到了AI在to B领域的应用崛起,如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专用任务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这些设备往往配备云端推理的小模型,实现特定功能。
周健工认为目前AI在终端应用上尚未大规模普及的原因涉及技术探索阶段的复杂性、用户对新技术的认知滞后以及创业者的勇气和决心等问题。从投资角度看,这是一个高风险且巨头可能率先受益的时期。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需求的提升,下半年或将迎来重大突破,尤其是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入局将带来新的期待。
当然,除了AI终端应用场景的探索,技术底层支撑也是AI在终端落地的重要条件,作为AI时代底层驱动领先者的intel将不断为AI终端的落地夯实地基,巩固平台。
Intel中国客户端产品事业部高级产品总监徐金平先生在演讲中认为数字经济对全球GDP贡献显著,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5%,其中AI的贡献尤为突出。预估半导体市场规模届时将达到1万亿美元。
而AI技术将在云端计算、边缘计算和终端设备(如PC、手机、穿戴设备等)实现无所不在的存在,并强调终端设备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低延迟、隐私保护优势及成本效益。
PC作为目前最强大的个人计算平台,在AI技术推动下正经历重大变革。Intel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了PC行业的多次革新,并致力于开发适用于AI的硬件平台——AI PC,其特点是能够在本地运行AI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保持与云端的协同计算。
AI PC搭载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内含多种AI算力引擎(如GPU、NPU和CPU),并通过构建一套工具链支持开发者便捷地将AI应用移植到PC上,形成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
Intel推出的XPU架构能够灵活调度不同类型的AI负载,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功耗,为各种大小和类型的AI模型提供最优计算资源。在软件层面,Intel通过开源框架和API促进开发者跨多个XPU进行高效编程,并支持模型量化以适应内存和速度需求。
不仅如此,Intel推行AI PC加速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出货搭载Ultra系列处理器的1亿台AI PC,并与超过10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优化并落地至少300项AI功能。
未来几年将是AI PC大规模普及和爆发的时代,Intel将持续优化软硬件兼容性和性能,助力AI技术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广泛应用。
阅读完整报告,可在此处下载:(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