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VIB模型,然后把销售中最常见的问题捋了一下。现在开始探讨VIB模型在销售中如何发挥作用。
对销售最大误解是“说服”别人购买,但实际上,销售最关键是“发现”别人的需求;提供最匹配用户需求的产品是营销最关键的要素。对应我的铁三角方法论,就是发现价值。
现实商业有多种原因让卖方无法洞悉真实的顾客需求——
A、设计一款产品和服务时,卖方缺乏对真实需求的了解,只能靠揣测。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调研很难深入,已经很难发现需求点。
B、用户自己也想不清楚需求,福特说,如果你问用户需要一辆什么样的汽车,他会告诉你需要一辆更好的马车。乔布斯说过: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放在他面前。
C、需求是发展的,今日没有需求不代表将来没有需求,今日有需求的产品将来也会被新的产品替代。
D、用户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销售人员的理解力。在2B销售中,用户经常出于各种目的,隐瞒需求,故意把需求说的很含糊。
1、抓住需求是关键
我住在一个比较大的小区,北边的一条街有一定的客流量,但与商业中心巨大额客流量没法比。
这条街上有好几家饭馆,门口左边是一些小型的以卖早点为主的饭馆,门口右边是几家有一定规模的、定位为午餐和晚餐的饭馆。
开饭馆是很不容易的,据我观察,成功率可能不到20%,完全没有顾客的饭馆是没有的,但很火的是少数,绝大多数饭馆不死不活的开着,基本上都在亏损的边缘挣扎,实在挺不住就关门了。
前一段时间一家我经常去买熟食的饭馆又关门了,然后,一家香港餐厅开始重新装修、入驻。我心想又一家赔钱的饭馆进来了,这个地方已经换了好多家了,什么口味的都有,饭菜也不错,就是开不下去。但这家饭馆前几天开业,出乎我的预料,很火爆,经常要排队很长时间才有位置,要是去吃饭还得提前派人去占座。
为什么这家香港餐厅能开的很火?
答案很简单,就是这家餐馆抓住了用户需求。
饭馆行业竞争充分,光味道好、价格合适是完全不够的。以前这个地方的东北馆子、湖南饭馆味道也不错,价格也便宜,但开了一段时间就开不下去了。在这家餐馆边上不远的地方,也开过香港餐厅,不火,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关门了。这家新入住的饭馆以中档套餐为主,人均消费三四十元,非常适合打包带走,适合平时不愿意做饭、但想出去吃个味道较好,价格适中的快餐。然后,它就火了。
这样的例子我可以无穷无尽的举下去,我希望你想想自己身边的案例,那些卖得好的商品或服务,第一要素是不是都是非常正确的理解了客户需求?
零售业、比如餐馆、杂货店、服装店等销售员和顾客的接触度是很有限的,适销对路的商品才是王道,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工业品也是如此。我介绍一下雷义推销飞机的一个案例。
2017年12月初,空中客车的销售总监约翰·雷义(John Leahy)退休,他被称为世界最成功的销售员。
他在空客23年销售生涯中,战绩辉煌。在他的领导下,空中客车四年市场份额从18%增长到50%。
雷义总结的五条成功推销法则如下:
1、 最好的推销员,一定是最有活力的人。
2、 了解自己的产品永无止境。
3、 所有的推销,见面之前已经开始。
4、 推销如打仗,必须有武器(采用最先进、极致的手段展示)
5、 把顾客当学生而不是上帝。
有一次向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推销A320,雷义按照事前的准备,把这款机型适合西北航空的原因说了一遍,譬如耗油少、机舱容量大,但对方却似乎不为所动。
雷义看着对方谈判负责人、副总裁奥斯汀,有点不知所措,他突然想起奥斯汀是飞行员出身,做了25年飞行员才升到高管;而A320刚刚对驾驶舱进行了调整,操作更方便,飞行员的空间更大。
于是,雷义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先和奥斯汀交流了一下自己以前当飞行员的经历,那些难熬的夜班飞行、狭窄的驾驶舱、烦人的噪音,在得到对方的认同后,就说起自家的A320,操作性和舒适性连飞行员都赞不绝口。
最后,他突然停下来,看着奥斯汀,一字一顿地说:“一款飞机——省油,老板满意;机舱宽敞、乘客满意;操作方便,飞行员满意;大家都满意的飞机,有什么理由不买?”
就这样,一张28架A320,价值25亿美元的大单就拿下了。
这种描述是过于简单有戏剧性的,我有点怀疑雷义给西北航空推销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种大型采购双方你来我往,对产品的细节自然应该非常了解,不可能像街头卖一只鸡那么简单,但道理是对的,销售抓住对方需求仍是关键。
商品已经设计、生产出来了,各有各的好,销售员就是要挖掘用户需求,展示你的产品优势。
当顾客走进一家手机专卖店时,他往往说不清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手机,他对你的手机系列并不是很了解。优秀的销售员很多都是洞悉了客户需求,然后提供合适的产品或者方法满足顾客需求。
有一个电信运营商的数据通信网络被思科垄断,运营商没有引进竞争者的需求,华为费了很大劲,才搞进去几个边缘的无关紧要的设备。怎么样才能突破核心部分呢?
华为琢磨出一条需求来,发现该运营商网络近期会有扩容的需求,但思科供货周期很长,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货,于是,华为提前把客户需要的产品搞过来,放到仓库里,客户一有扩容需要,马上就可以装上去了。同时,实践又会证明华为路由器质量是可靠的,那么客户怎么会不买呢?
2、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个讲解需求常用的例子是说顾客想买一个钻,其实他只是想钻一个孔。你若能提供更好的钻孔方法,就能赢得顾客。
这个例子是说:要从顾客的角度去认识他的需求。
华为内训有个九招制胜的培训课程,是讲怎么打项目的,第一招就是分析客户KPI,知道客户关注什么,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这是针对性的引导、做单的基础。这是一个比笼统的说关注客户需求更具体的方法,知道客户关注用户数,就准备扩容方案,知道用户关注降低成本,就推销降成本方案,知道用户想创新,就推新业务,等等。
“索尼的产品需要有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带领索尼走出困境,利润创历史新高的索尼CEO平井一夫说道,“如今的商品化世界,任何人都可以提供产品的功能价值,但情感价值,这是自71年前索尼成立之日起就所独有的设计哲学和索尼DNA的一部分。有段时间我们有些失去了这部分价值,而我的工作就是重振我们在提供情感价值方面的自豪感。”显然情感价值也是一种价值,平井一夫向这个方向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用心、再用心
深刻理解、抓住用户需求绝非易事,要非常用心琢磨才有可能有一点收获。
商业培训师是一个极小行业,这个行业的需求不容易说清楚,标准性差,课程交付之后才知道真实的质量,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后验性行业。用户为了培训需要脱产,隐形成本极高。
为了解决这种复杂的需求匹配问题,培训行业普遍采用公开课导流吸引公司采购内训的方案。用户交人头费参加公开课,如果合适,有些用户就请培训师给公司更多的人做内训。
一个培训师给我讲,有次他的公开课只有15个人报名,赔两三万块钱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培训师分析了这15个人的情况,认为只有两家公司的人有可能引进内训,他花了两天时间研究这两家公司的行业和公司的情况,尽量详细,设想、推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在课程设计上兼顾这些需求。公开课之后,这两家公司都采购了他的内训课,最终产生了几十万的订单。
如果不做这些深入的挖掘,只是把课程讲到用户满意,很可能就不会有后续的收获。
4、“给专业人士做产品,销售给普通的消费者”
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起自传中写道:能品尝出咖啡豆差异的人只有不到10%,但这不妨碍普通人也想喝更好的咖啡。
糖果公司会雇佣对味道感觉明显高于常人的作为品尝师研制配方,一流的手机公司现在都找许多专业摄影师调教拍照质量。
普通人尽管体会不到产品的差异,可是他们是受专业人士传播影响的。例如,我其实不会觉得那款手机拍照更好,因为都挺好,但经常有人告诉我好的手机拍照和差的到底区别在那里,很显然,这会影响我的购买决策。
有没有产品很好,却卖不出的东西?
很多很多。由于顾客不懂,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很常见。
当你的销售遇到问题时,首先还是要深思你提供的物品是否抓住了顾客需求?
行业经验主要是理解这个行业客户需求的能力,有几个顾客进了手机店,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能够大致判断出谁是有可能卖东西的,谁只是逛逛,这样的话,推销起来重点就摸得清楚。再往下去,店员和顾客对话,几句话下来,有经验的店员能够判断顾客到底关注手机的那些方面。在这个场景中,抓住需求才是能够销售的关键,对吧?
以前有个出租车司机,他总能拉到比较好的活,月收入高于其他出租车司机,说中国微软还请他去讲过课。为什么他拉的活好,客多?因为他是老司机啊,他非常注意观察,对哪里什么时间有客人比其它司机了解的更深入,他还能根据打车的人行囊之类的判断顾客要到达的目的地远近,等等。
后来,打车软件流行起来,老司机的优势就被极大的削弱了。
互联网之于商业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匹配人和商品、顾客和服务。精准广告、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与产品,从本质上都是在试图解决一部分需求匹配的问题。
课后作业
前段时间,无人商店这个概念大热。那么,从顾客需求的角度想象一下,无人商店有什么不足。你觉得哪些品类的商品不适合在无人商店出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