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看后市:医药能以8-10%增速持续很长时间
免费 2023-12-11 14:10

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看后市:医药能以8-10%增速持续很长时间

文章所属专栏 大咖把脉二级市场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2:3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原文标题:《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看后市|在一个不断有创新的行业里,不用担心没有结构性机会》,头图:视觉中国


转眼已近年底,回顾2023年的医药行业,虽然并未出现显著的整体性行情,但中药、创新药的阶段性飙升,也为今年的医药增添了一两笔亮色。


尤其是10月份以来,医药难得的反弹更是令人仿佛见到了曙光。比如,我们统计显示,截至12月6日,易方达医药生物同期反弹了15.45%,融通健康产业同样上涨了9.55%,都远远跑赢同期下跌10%多的沪深300以及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数据来源:Wind)


那么,站在当下这一医药稍有起色的节点上,明星医药基金经理们对于医药板块整体会否有大行情,以及医药内部各个子行业的投资机会,又有哪些最新的观点判断呢?


我们在近期采访了工银瑞信赵蓓、诺德基金朱明睿的基础上,结合梳理了融通基金万民远、易方达杨桢霄等最新的分析观点;


这四人中,赵蓓管理规模达230多亿,是目前医药基金中规模第二大的,再加上其他3位,这四人合计管理规模已超过400亿。他们对于医药行业的分析判断, 配置调仓,对投资者显然不无裨益。


一、医药能以8-10%增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工银赵蓓:调整到今天这个位置,我自己是比较明确地看好的。原因在于,我认为医药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能保持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的行业。


第一,人口周期是非常强的支撑。未来老年人口占比会持续提升,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老年人口在未来10年都会维持平均3-4%的增长速度。医药行业80%需求来自老年人,老年人口快速提升对这个行业的长期成长一定是很强的支撑。此外,目前60后开始进入老年,60后是开始富裕起来的一代,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于50后有明显提升,70后同样也是富裕的一代。更有钱的这部分人开始进入老年,这对未来的医药需求也是非常强的支撑。


第二点,我们也测算了医保资金。从人口结构来看,劳动力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但下滑速度并不快,大概1%。但由于人均收入在增长,国家补贴也在增长,医保筹资端还是增长的,所以压力并不大。过去几年,通过集采等医保控费的方式,医保资金节省了比较多,存在较大的结余。


我们认为,支出端未来能够支撑医药行业比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大致算一下,8-10%的增速有望持续很长时间,明显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


从整个政策周期的角度,我们也觉得有所好转。从估值的角度,医药行业跌得比较早,目前的估值性价比非常高。跟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刚需特点非常强,基本面确定性也很好,增速不错,估值也很便宜,所以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表现。


融通万民远:我经常讲,医药里面现在大把的公司都是十几倍,比制造业的公司的估值还要低。未来成长性,它其实确定性是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因为需求端不会受特别大的影响,中国老龄化才刚刚开始,所以大家不用担心需求。第二个,这个行业永远都有新的东西出来,就包括前期比较火热的司美格鲁肽。


因为医药行业它是一个不断创造新需求的行业,而且它的需求的爆发性很强。所以,在一个不断有创新的行业里面,你不用担心没有结构性机会。诺德朱明睿:“人口老龄化”对医药相关标的其实是利好和利空都存在的。

 

利好的是,使用的人数可能是变多的;但利空是,现在医保的支出端是现在的老人,但是给付端是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的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医保收入端的增速还是比较大。这样来看,相当于是在支付端比较弱的情况下,要用的人更多了。这对企业的利润率来说,会存在一定的承压。但老龄化有一点,就是未来一代的老年人,我相信他们的支付意愿或许会更强。


所以如果是以 20年的维度来考量, 我认为,20年之后老人在医疗上的消费占比或许是比现在要高很多的。


二、创新药:增长空间或达10倍以上


诺德朱明睿:虽然这波创新药已经涨了不少,但就远端而言,我对创新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目前阶段,国内将近3万亿的药品市场里,创新药的占比不到10%。而如果参考美国的话,其实美国有80%以上的份额都是创新药份额。所以从远端而言,我个人比较相信,我们创新药占总药品的比例或许还能提高1/3,甚至是1/2,其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达到十倍以上。这只是国内的市场情况。


另外,国内的创新药企业,目前有不少公司是开始逐渐走向海外,实现顺利出海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药企业,它们都与海外的大药企达成了海外的授权合作。


从绝对数量而言,目前整个出海的项目数量每年都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 所以,海外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易方达杨桢霄:我们一直比较坚定的投资创新药。一方面就是,我们比较看好严肃医疗这个的方向,创新药和器械耗材、IVD、体外诊断等等一样,都属于严肃医疗大方向下面。另外就是说,我们更加看好创新药的原因是在于,我们相信这些创新药的公司,它终有一天能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公司。这是我们比较相信的一点。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国的创新药公司它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有很多国产的创新药源源不断在做临床,在上市,而且他们也在出海。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中国国产的创新药产品在美国已经成功上市了,并且从全球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这里再多说一点,因为我本身是学生物医药背景的,所以我也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中国整个在基础科研领域的进步。


我举个例子就是,我博士期间的导师,他自己现在也成立了一家创新药的公司,他做的就是全球首创的药,因为那个靶点都是他自己来发现的。我觉得,类似我导师这样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去参与创新药的发展,这也反映了中国在基础科研领域的一个提升。


三、国产器械价格服务有优势,市场份额增长空间很大


诺德朱明睿:创新器械的话,例如像内窥镜这个细分领域,我们现在的国产化率只有10% 左右,国内品牌也刚刚打入我们的三甲医院,其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同时,也有不少头部企业,刚拿到了欧盟的认证,之后也一定会有出海。所以,我对这样的细分方向是比较看好的。从产品上来看,国内企业目前的状态更多是在不断接近国际头部企业而非超越。


但是它们具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它们比可比产品要便宜 30%,甚至是50%。此外,相比于外资,国产品牌具有较优质的服务。


有些外资品牌,对于医生的某些个性化需求,他们可能没办法很好地去满足,但在这点上国内企业就会做得好很多。还有一点是,不同的子行业,它们的竞争壁垒也是不同的。比如内窥镜,软镜的竞争壁垒就会相对高一些,参与的公司比较少,大概有3到5家。但硬镜的整体竞争格局就会差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大概会有10家。所以,我个人也更看好软镜多一些。


四、中药:很多标的已回至1倍PEG内


融通万民远:为什么我的组合里面配中药配得没那么多?原因就在于,第一,中药它的创新难度很大。几千年的东西,成分上有创新是比较难的。第二,中药它的疗效不够显著,不能说它无效,它多少是有效的。它可能机理不太明白,它的疗效就不够显著。西药,它的靶向性比较强,疗效就稍微显著一点。 因为中药疗效不够显著,就导致,它的同类竞品很多。


虽然说每家都叫独家品种,但实际上,你叫这个名字,它叫那个名字,同类竞品其实是比较多的,这就会导致每个医生开的处方会分散。


过去这么多年,接近 20 年的时间里面,我们没有见到哪个中药的产品放量特别快的原因就在于这。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中药板块公司整体的业绩,就不要有过高的预期,除非有很多的新品种。没有新品种的公司,有特别高的业绩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中药业绩的增长不会特别快,但是好处就是它相对比较稳健。诺德朱明睿:我认为,中药调整到当前这个位置,它的很多标的其实已经回到了 1倍PEG以内了。这个位置是一个比较有性价比的位置,比较适合偏绝对收益类的产品去做一定的配置,只是它的弹性没有那么高了。但是现在股价受到承压的因素主要是在于,去年同期是一个高基数的状态,它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这两个季度的表现可能会有较大的压力。


同时,市场对于它扣掉新冠扰动之后,行业的头部公司能不能在明后年还能保持一个复合10%的增长,是存有一定疑虑的。此外,中药的很多标的它都是在药店端有销售的,这也是和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呈现一定的正相关。


所以当前,配置中药可以算是一个偏防守的态度。


五、消费医疗:与经济复苏高度相关


诺德朱明睿:从长期维度上来看,我个人对消费医疗还是保持看好的。但就短期而言,在我组合里的消费医疗配比是比较少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整体复苏不及市场预期。


消费医疗还是和整体复苏高度相关的,无论是眼科、齿科,还是生长激素,这些赛道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说老百姓的支付能力下降了,那么这些公司在业绩端上的压力就会特别大。


相反,如果明年经济得以进一步复苏,那么对于这个板块,我会重新回到超配的状态。


六、减肥药:对空间测算不宜过于乐观


工银赵蓓:减肥药这个系列在海外已经卖得非常大了,相关产业链是受益的;所以,这方面的机会我们比较认可,也做了一些布局。


但是,我们还是会尊重产业规律。这个领域现在在研非常多,虽然我相信最后用的人会非常多,但最终的产品很有可能像PD-1一样,虽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价格比之前想象的会低很多。减肥药很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每家参与的公司都有投资机会。我们会尊重产业趋势来挑选其中优质公司。


诺德朱明睿:对于这块,我自己是会有一定的仓位去参与的,当然现在也做了调整。我认为,减肥药它确实是一个未来很重要的细分赛道,但是,它和PD-1有点像。就是说,减肥药和PD-1都是竞争格局相对不理想的行业。毕竟,这些品类都是仿制性创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


目前他们共同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在海外快速放量的时候确实看起来很厉害,但等到国内企业进行推产品的时候,竞争格局可能又会比较差。这个情况下,销售峰值或许不会特别高。不过减肥药它至少是个消费型的产品,应该会比PD-1好一些,但是可能也不会像市场上有些乐观的认知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