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长租公寓扎堆融大钱,到底凭什么?|自如(上)
2018-04-16 08:00

长租公寓扎堆融大钱,到底凭什么?|自如(上)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自2017年“长租公寓元年”的口号吹出去之后,当下的长租公寓,如同当年的千团大战一样,一面上演着群雄逐鹿,一轮轮洗牌也在所难免。

 

一方面,自2017年起,长租公寓各类运营商陆续获得千万级以上的融资,自如、魔方、蛋壳等纷纷宣布扩大规模,跑马圈地;另一面,近两三年倒闭和转型的公寓也比比皆是:蘑菇公寓、GO窝公寓、Color公寓、V客青年公寓、好熙家公寓等。


                                                                长租公寓融资列表

 

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在2017年的一次电话会议中发言称,“长租公寓领域还没有独角兽级别的领军者。”同样,蛋壳公寓的执行董事长沈博阳也认为,国内目前尚无估值百亿美元以上的公寓运营商。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规模化、标准化运营的长租公寓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大量存量房的市场开拓才刚刚开始,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8年1月16日,长租公寓领域打响了开年第一炮:品牌运营商自如宣布了40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华平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腾讯3家机构领投,创下国内长租公寓领域单笔融资额度最高纪录。创办近7年,自如在长租公寓领域算最早一批玩家了。截止目前,自如在全国已经拥有55万间房源,覆盖全国9个城市,拥有自如客超过百万人,各类供应商340余家。

 

最近,长租公寓头部玩家自如的CEO熊林接受了虎嗅精选的专访。熊林对虎嗅精选表示,“我们相信在中国这个市场应该会出现管300万间、500万间,甚至1000万间这样的企业。比如说我们,就以500万间作为一个目标。”言语中勾勒着自如的未来。

 

可群雄并举,各有招式,凭什么自如就能笑到最后?

 

本期虎嗅精选将重点给大家回答如下3个问题:

1、 为什么长租公寓扎堆融钱,这会是个多大的市场?

2、 为什么自如能融到40亿,这40亿都要拿来干嘛?

3、 长租公寓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为方便阅读,本期案例将分为三部分登出。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如的诞生,以及长租公寓扎堆融资背后的隐情。


链家为什么要做自如?

 

先得说说自如的前世,才能了解自如的今生。

 

自如实则脱胎于链家当年的房屋托管业务。当年链家手里管理着几万套房子,可这活儿“又累又复杂”,链家便打算放弃了。到2011年自如正式启动前,链家已经陆续把房子退还给业主,也差不多给退完了。

 

“本来这些托管的房屋已经退得差不多了,我来了以后开始重新梳理链家的战略,分析北京租赁市场,得出的结论是应该重新做一种租赁模式,这种模式是给业主端提供资产管理,客户端提供有品质的可租房源。”熊林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熊林最开始在IBM给链家做战略咨询,2010年加入链家。2011年,链家的创始人左晖决定试水自如模式,于是授意刚刚加入链家1年、负责租赁业务分析与战略设计的熊林受命开启了这场“实验“。正式启动自如之前,熊林及团队花了半年时间做规划,招员工,做租房调研,完成财务模型等测算,搭建一个基础系统网站,让自如有了雏形。

 

2011年10月18日,链家正式启动自如项目,当时主要想解决的是租房市场存在假房源、房屋品质不高等问题,试图通过按间出租的方式,让年轻人能够租得起房子,后又陆续推出了保洁、维修、搬家等服务。

 

起初,团队也没理解自如要干嘛,拿到好房源转手立刻就出租了出去,熊林却宁可给租客赔钱请他们搬走,再把房屋重新修缮出租。熊林表示,如果就那样租出去,无非是做了个中介、二房东,这样的事情对链家、对市场没任何意义。

 

由以上可知,自如一开始就定位要做一个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链家的创始人左晖甚至在一开始就交代熊林,“两年内你别考虑赚钱。”也因此,自如走得并不快。

 

自如的模式其实与链家的经营策略一脉相承,这个老牌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二手房交易中介生意起家,线下做得非常重,旗下有13万房地产中介,拥有覆盖全国6000万套住宅的数据,2015年,其交易规模达7090亿元。

 

但,左晖并不想一直当个居住行业的二手房买卖中介巨头,毕竟即便挣再多的差价,链家也摆脱不了“二道贩子”的标签。有关链家的诟病,这些年来不绝于耳,甚至有一种观点称,链家这类房屋中介垄断房源的做法,直接推高了北京的房价;另一方面,二手房交易市场早晚见顶,链家想要长久存活下去,就需要一个新的抓手。

 

左晖更大的图谋,其实是打造一个居住行业入口级的平台。很明显,依靠二手房交易这种低频模式,链家很难聚集起足够多的流量和数据,反而是依托租房这种更加高频的需求,更有可能找到这个入口。为此,在传统二手房交易中介业务之外,链家开始涉足更加纵深的租房市场,设立自如、丁丁租房两驾马车,模式一重一轻,并对二者都分别寄予厚望,试图找到搭建平台的切入点。

 

结果,自如活下来了,丁丁租房走入历史。甚至连当年的那条“搅局”鲶鱼爱屋吉屋,如今也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困境,宣告了互联网租房中介“轻模式”的破产。

 

丁丁租房晚于自如3年入局,原本是链家投资的一家互联网房屋租赁公司,2015年3月,丁丁租房以链家全资子公司的身份,依托“互联网思维”进入租房市场,猛砸广告,宣称不收租户佣金、签约后向房东收取数天房租作为中介费,快速拉动流量,从而成为链家试水“互联网+”最旗帜鲜明的一把刀。

 

左晖当年选择扶植丁丁租房,意图有二:


一是,2014年,以爱屋吉屋为代表的互联网房屋中介杀入市场,这些新中介以“免佣金”、“佣金减半”的噱头入局,迅速做出了流量,影响了链家、我爱我家们的租房业绩,从而对传统房屋中介形成倒逼之势。面对“杀气腾腾”的互联网对手,链家当然要出手应对,于是扶植丁丁以对抗。


二是,让自如与丁丁租房一道来承担蚕食我爱我家等传统中介巨头的任务。

 

为此,丁丁租房沿用互联网惯用打法,不惜流血烧钱换取市场份额。然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其业绩却不达预期。反倒是自如稳扎稳打,延续其重运营模式,产品、服务持续升级,势头看好。

 

2016年,北京自如宣布盈利,这年5月,自如正式从链家集团拆分出来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还在上海和深圳设立了分公司。与此同时,丁丁却渐渐失势了。

 

结束丁丁之后,左晖为链家留下的租赁业务就只剩下自如,以及链家App上的普租业务。

 

悄然变化的外部环境

 

如今看来,2011年链家启动自如,证明了左晖当时敏锐的嗅觉——链家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房源数据,让左晖较早看到了市场的趋势。

 

1998年中国房改结束了福利分房以后,商品房开始进入市场。有研究曾经指出,自1998年到2016年19年间,中国新增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约为9797.34万套,够4亿人口居住。加上各种宅基地建房、集体用地建房、工业用地建房(宿舍)、保障性住房、军产房、央产房、经适房等20余种类型所满足的住房需求,中国已经拥有总量约承载16亿人口居住的房屋面积,也就是说,国内目前在绝对数值上有2亿住房属于过剩供给。

 

很明显,房地产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

 

2016年,中国房地产交易总额中,二手房占比首次超过40%,比上年大幅提高。若聚焦北京、上海、深圳3个一线城市来看,二手房交易早已远超新房交易量,分别是新房交易量的2.2倍、3.3倍和2.4倍。数据显示,链家2015年的交易额为7090亿元,其中二手房买卖和租赁交易占比78.8%。

 

链家董事长左晖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家早已完成了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存量房时代,在存量房的资产管理、资产交易及资产优化方面,国内需要优化的地方还很多。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外部环境的问题。”熊林认为,长租公寓行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还是源自外部市场的变化。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巨大的行业,地产中介身居其中,更加不能幸免。

 

自1998年房改至今,以商品住宅销售为主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整整活跃了近二十年。2016年以来,各重点城市在楼市调控上均重拳出击,新房、二手房的交易量均显疲态,开发商、中介等产业链中各角色都面临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困境。

 

开发商不仅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回本周期越来越长,且自2016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出现越来越多开发商自持地块。除了和记黄埔、万达等开发商采用大宗卖地的方式激烈退市以外,更多开发商为了不失去市场,化被动为主动,纷纷竞标政府挂牌的附带自持地块的土地,有些地块甚至百分百自持。

 

2016年11月,首创天恒中粮联合体以总价57.6亿元、“商业自持比例10%、住宅自持比例100%”,拿下北京市海淀永丰20号地块,首开住宅全自持地块先河。随后,天津、杭州、广州、佛山和上海等城市也先后推出、成交了相关用地。2017年10月,深圳更首先试水“只租不售”住宅地块,凸显政府发展租赁市场的决心。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计推出、成交近80宗开发商自持地块。

 

自持地块的增加,无疑倒逼“无法甩锅的”开发商在自运营上花心思,才能盘活手上的存量资源。据克尔瑞数据统计,国内TOP30的开发商有1/3已经涉足长租公寓市场。

 

2017年,政府提出“租售并举”政策,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下,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长租公寓发展,2017年8月为各类鼓励文件的高峰出台期。



开发商、中介、资本纷纷响应,加入租赁市场阵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获得融资的长租公寓项目多达13家,这一年也因此被称为“长租公寓元年”。

 

形势似乎正以不可逆的方式发生转变,而面对这一利好,对于较早进入这个市场的自如、魔方来说,在苦哈哈砸钱投入了多年后,终于等来了做潮头兵的时刻。

 

在本案例第二部分,我们将探讨自如是怎么玩重运营模式的,其核心是什么。该部分将于4月19日(周四)发布,敬请关注。


(研究员“东区女巫”微信:zhantan-fiona,欢迎提供线索、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