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数据流通及交易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数据确权、交易、入表是确定性发展的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随着国家对于数据要素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国家数据局的挂牌成立,数据要素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数据要素行业也颇为关注。而近日,浙江等地相继出台利好政策,如: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12月5日起正式实施。数据要素板块在二级市场表现活跃。
当下,数据要素行业又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数据流通及交易蓄势待发
数据要素市场由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交易等环节构成。其中,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早已成熟,而数据加工及分析的壁垒较低,并不是当下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数据要素行业的痛点仍在流通、交易环节。不少数据仍处于“孤岛”的状态,亟需盘活,发挥其价值。因此,数据流通及交易,是当下数据要素产业亟需发展的重要环节。
正因为如此,国家政策更多是推动数据资产的流通交易环节的发展。
11月25日,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数商大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非常重视推进数商的发展。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简而言之,数据要素的乘法效应,就是利用数据给各行业进行赋能,让数据流通应用起来。
除了国家数据局正在研究顶层设计之外,各个地方也在积极推动数据资产流通及交易的环节。
例如:由浙江省财政厅归口,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省地方标准本月发布,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11月10日,北京市启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1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在数据交易的市场规模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在过去两年内经历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根据《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2021-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由617.6亿元增长至876.8亿元,年增长率约为42.0%,增速明显。
考虑到行业发展阶段及政策环境等利好因素,机构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数据交易市场仍旧能够保持较高速的增长,预测至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204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34.9%。
可见,在政策驱动下,数据交易行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相关产业链的企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二、确权、交易、入表环节迎来机遇
在数据交易过程中,妙投认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所、数据入表蕴含了新的机遇。
1.数据确权
数据确权是数据交易和流通的前提。只有明确了数据资产的权属、保护了数据供给方的权益,才能促进数据资产的交易和流通。
目前,数据确权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在实践中,2022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中首次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三权分置”的产权运行体制,就是在构建新型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方面的实践探索。
在“数据二十条”指导下,各地数据确权实践有序推进。例如:由浙江省财政厅归口,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将于2023年12月5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包括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2023年8月,人民网与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网旗下人民数据在2019年时便推出了我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之后,人民网的数据确权平台推出“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并于2023年7月11日正式面向全国发放。
9月1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主办的数据要素发展座谈会暨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人民日报社举办。平台上线后,人民数据与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等15家大数据交易所集中签约。
可见,在数据确权赛道上,人民网率先推出数字确权证书,并迅速与各交易所开展合作,先发优势十分明显。
2.数据交易
虽然数据交易需求明显,但因监管、基建尚未完善,目前仍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外数据交易主要集中在零售、金融以及政务等领域。
在当前的场外数据中,场外交易的数据服务商主要以Growingl0、魔镜洞察等国内咨询公司为主,通过出售数据实现盈利。
随着数据交易的不断规范,未来场外交易有望纳入交易所进行场内规范化交易。对于场外交易的数据商而言,进驻数据交易所也会拥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因此,数据交易所也将迎来发展机遇。根据人民网,截至2023年9月,全国各地数据交易机构共成立49家。
与此同时,数据交易所的挂牌产品和交易金额也在提升。其中,2022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产品累计挂牌数将超800个,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1亿元,截至2023年8月,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近1500个,8月数据交易额已超1亿元。
目前,上市公司多以股权的方式与数据交易所产生关联,也将受益。
例如:浙数文化、安恒信息分别持有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48.2%、46.8%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持有数据交易牌照的、经省政府批准的数据交易场所,在数据要素化大背景下,已被列入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承担建设全省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体系的任务。
另外,2022年8月21日,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在郑州中原数据产业大厦揭牌运行。中原传媒认缴出资额2000万元,持股比例为10%。
因此,浙数文化、安恒信息、中原传媒等凭借控股、参股数据交易所,也将开启新的增长曲线。
3.数据资产入表
除了数字确权、交易会给部分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财务报表,也将给企业的内在价值带来提升。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稿近日已发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数据资产按存货或无形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由于数据资源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应用场景下所提供的价值可能有较大差异,针对数据定价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提供定价规范及指导。
但可以肯定的是,数据生产型企业将显著受益。对于数据生产型企业而言,只要有业务发生或行业变化,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有望部分被纳入资产负债表。
因此,数据生产型企业的数据资产将不断地提升。比如:提供大宗商品数据的上海钢联、卓创资讯、生意宝等。
三、小结
受政策驱动,数据流通、数据交易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在数据确权领域,人民网率先推出数字确权证书,并迅速与各交易所开展合作,优先卡位该赛道,受益确定性高。
对于数据交易环节,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其数据交易所的交易规模越大,将给上市公司更多的业绩增量。
此外,2024年数据资产即将入表,数据生产型企业有望源源不断产生数据资产,有望增厚其内在资产。这个即将来临的时点上,资本市场也将对其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