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较为关注,不少人形机器人相关概念公司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其中,传感器企业柯力传感的涨幅达到了80%+。
柯力传感的基本面如何?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有何进展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核心看点:
公司的应变式传感器业务与宏观经济相关,近几年业绩增长较缓;
柯力传感正在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目前营收占比较小。
一、应变式传感器平缓增长
柯力传感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干粉砂浆第三方系统服务;2.系统集成产品;3.仪表;4.应变式传感器。其中,2022年公司的应变式传感器的业务占比达到54.57%。
(数据来源:choice)
公司的应变式传感器主要用于称重领域,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度较高。
随着应变式传感器竞争的白热化,传统称重业务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国际领先企业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称重业务。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应变式传感器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市场需求增长态势明显,国际市场采购继续向中国转移。
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30.57亿元,2016-2022年CAGR=14%。
从国内的市场格局来看,国内的应变式传感器厂商的集中度较高。据观研网数据,柯力传感与中航电测为国内应变式传感器代表性企业,分别占据我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25%、50%的份额。
在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应变式传感器行业复合增速10%+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公司的业绩与国内应变式传感器,有一定的关联度。
从公司近几年的业绩表现来看,2018-2022年公司营收持稳定增长,从2018年的7.0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61亿元,CAGR为10.6%;归母净利从2018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亿元,CAGR为16.5%。
(数据来源:choice)
对于未来2年,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机构预期公司应变式传感器营收增速为15%~20%之间。
妙投认为,若柯力传感需要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公司则需要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当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让柯力传感看到了新的契机。
二、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
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其中,外部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外部环境,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味觉传感器、接近度传感器等;内部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机器人自身的状态,包括速度与加速度传感器、力矩传感器、电机扭矩传感器等。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和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对于力传感器的需求量有所提高。以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为例,人形机器人的旋转执行器、线性执行器均配置14个力矩传感器。1台特斯拉机器人总计需要配置28个力矩传感器。
从价值量来看,按照1个力矩传感器量产单价500元计算,28个力矩传感器的量产的总价值量为14000元。若按照特斯拉的量产规划,2025年特斯拉能顺利出货100万台,力矩传感器的增量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
柯力传感的主要产品为应变式传感器,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中的力矩传感器。公司于10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过往几年,柯力传感所研发和生产的六维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
在战略方面,公司表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围绕“人形机器人”所涉及的触觉、视觉传感器积极寻求对外投资机会,已经储备了若干个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的机器人传感器种子项目,为下一阶段抢抓人形机器人传感器领域的发展机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妙投认为,柯力传感正在布局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力矩、触觉、视觉传感器等。一旦有项目落地,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柯力传感的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传感器业务占比较小。
据机构预测,柯力传感2023年、2024年有望实现营收12.35亿、14.95亿,同比增长16.51%、21.00%;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3.23亿、4.00亿,同比增长24.19%、23.84%。
估值方面,柯力传感的市值为84.92亿,市盈率(TTM)为31.10,处于近5年百分位的85.52%。考虑到,公司的传感器业务在人形机器人赛道还未放量,仍在传统赛道。妙投认为给予2023年公司20~25PE较为合理,对应的参考市值为64.6~80.75亿。当下,柯力传感略被高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