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减重药带动的多肽药物“爆火”下,公司的生命科学类产品有望不断放量;
公司的非生命科学类产品未来增长也有支撑;
估值水平不算低,但在减肥药概念驱动下具有交易性机会。
GLP-1多肽类减重药物赛道火热,产业链机会值得重视。
蓝晓科技作为多肽药物合成的上游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固相合成载体供应商,且已成功进入礼来的供应链,成为其减肥降糖药物替尔泊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供应商驱动下,在下游多肽减重药物“火爆”的情况下也将受益,市场对其关注度较高。
那么,蓝晓科技的业务发展如何呢?以及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呢?接下来详细看下。
多肽减重药“爆火”下,生命科学类产品有望不断放量
蓝线科技是一家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提供以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的配套系统装置和相关服务。并且蓝晓不仅做材料,还做设备(系统装置)。材料和设备需要适配,因而强化了客户粘性,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不过,公司超7成的收入还是来自吸附材料。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
目前,公司的吸附分离材料种类齐全,包括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广泛用于食品、生命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和超纯化、节能环保等工业领域,其中,公司目前受到关注较高的多肽类药物合成产品隶属于生命科学板块,近几年业绩增长较快,从2020年收入1亿元增加至2022年3.18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78%,占公司吸附材料比重由17%提升至29%。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展望未来,由于公司凭借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已成为多肽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受益于全球范围内GLP-1类多肽药物销售大幅增加,公司相关产品销售有望继续提升,并带来业绩增长。
再加上,蓝晓科技已成功进入礼来的供应链,成为了礼来减肥降糖药物替而泊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供应商。随着礼来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推进,蓝晓科技未来产品销售有望快速放量。
注:减重效果方面,研究显示,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和5、10、15mg替尔泊肽治疗组患者40周后,体重分别降低5.7、7.6、9.3、11.2kg;此外,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至少降低5%的患者比例为65%(5mg)、76%(10mg)和80%(15mg),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仅为54%;此外,该研究还分别分析了各组体重至少降低10%、15%的患者比例,结果都显示各剂量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降低量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
那么,除了多肽药物相关的生命科学业务,公司其他业务发展情况如何呢?
水处理和节能环保相关产品放量也有支撑
蓝晓科技的吸附材料除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外,还覆盖下游金属资源、水处理与超纯化、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其中,非生命科学领域中,水处理与超纯化和节能环保增长较好,且收入贡献也在提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展望未来,公司应用于水处理与超纯化和节能环保领域的产品有望继续放量增长。
1)水处理与超纯化
2023年上半年实现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销售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40%。水处理领域中,公司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饮用水和超纯水这两个领域,高端饮用水市场具有刚性特点,市场空间大,但质量标准要求严格,认证苛刻,长期被国外少数厂商占据。这类市场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目前公司切入主流客户供应体系,市占率有望不断提高。
超纯水(Ultrapure water),又称UP水,是指电阻率达18MΩ*cm的水。这种水中除了水分子外,几乎没有什么杂质,更没有细菌、病毒、含氯二恶英等有机物,也就是几乎去除氧和氢以外所有原子的水。主要用于半导体和核工业。
蓝晓科技采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喷射造粒”工艺和国际领先的树脂生产系统,在超纯水树脂实现了标志性突破,制备出的产品粒度与常规的完全不同,粒度均一,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再生效率,进一步减少再生盐的消耗。周期制水量比SC130NS进一步提高20%。机械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提高树脂的抗氧化抗污染能力。
公司的超纯水树脂已实现向京东方、华星光电等稳定供货,实现超纯水用全品系树脂国产化;实现了多家光伏企业终端抛光树脂上线、稳定运行;半导体领域持续与多家芯片企业达成树脂国产化意向,相关业务稳步推动,实质订单量稳步增加。
(资料来源:韭菜微信公众号)
2)节能环保:双碳战略背景下,多品系销售趋势良好。
2023年上半年节能环保材料销售收入8854万元,同比增长33%。在节能环保领域,公司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应用于烟气污染物捕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资源化处理等方面。近年来,伴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加速了对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治理和成本管控压力,兼具废水废气处理功能和资源化回收优势的吸附材料及技术成为众多工业企业的最优方案,因而得以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是可以长期发展的领域,不论国内市场的VOCs和废水治理,以及国际市场上CO2的捕捉,都具备较好的业绩可持续性,节能环保具备市场容量大、长期可持续开发的市场特点,在这类市场中,材料、设备及整体工程的解决方案也是常见的服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与欧洲化学品公司合作,投入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实现了向欧洲市场供货,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较强。
则,总体看,公司的业务发展整体还是比较好的,中长期价值值得关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当前估值不算低,未来更多的是减重药概念驱动下的交易性机会。根据机构预测,公司未来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不低于23%,公司当下43倍的市盈率不算低。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
(如果看完文章有收获,希望点赞收藏,或者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以免费读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