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四季度传统招标旺季即将来临,信创投资机会来了?
2023-09-27 11:58

四季度传统招标旺季即将来临,信创投资机会来了?

文章所属专栏 基金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6:06

9月份多种指数基金密集发行,其中基金公司最上心的莫过于中证1000ETF,以及科创100ETF。多家公司集中发行,宣传材料满天飞。相比之下,同期也在发行的信创ETF略显落寞,并没有出现发行火热的现象,基金公司似乎也不是很上心。

 

年初之时,信创被广泛看好,逻辑在于,疫情期间被耽误的信创订单会逐渐释放,加上计算机公司去年以来的降本控费,板块的边际改善会非常明显。年初信创涨幅也确实很好,不过四月份以后信创板块多数公司表现一般,如果不是因为部分信创公司同时是AI概念股,信创板块可能从三月底就开始下跌了。进入三季度以后,包括中信银行65亿元采购大单在内的信创大单给了市场一定信心,也有来自网信办、财政部等方面的信创相关政策,信创板块有一定涨幅,不过很快又随大市陷入调整。信创龙头中国软件自8月份以来跌幅超过20%。

 

中证信创指数近一年内表现(资料来源:中证指数公司)

 

好消息是,离年底越来越近,各地需要完成信息化指标,信创订单会逐渐多起来。四季度是信创招标的传统旺季。这应该也是各大基金公司在三季度末发行信创ETF的重要原因。而信创ETF发行,也会为市场带来部分资金。

 

只是市场比较疲弱,缺乏信心,板块目前没有起色。信创作为一个重要赛道,接下来还会有好的表现吗?

 

信创关键要有订单催化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说白了就是在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自大国关系发生变化、关键领域频现“卡脖子”后,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成为很多IT细分领域的重要投资逻辑,信创也成为重要的赛道。

 

信创产业链主要环节(资料来源:安信证券)

 

自主可控主要涉及到半导体、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设备板块。由于半导体是一个非常大的板块,同时也处于信创的上游,其投资机会往往会独立去谈。在评估信创机会时,往往以计算机为主,包括软件开发以及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

 

中证信创指数行业分布(来源:中证指数公司)

 

国证信创指数行业分布(来源: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

 

从中证信创指数和国证信创指数发行业分布来看,基本上也都是七成左右的计算机行业,其他是服务器、PC之类的硬件。

 

规模上,海比研究院数据认为,2022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9220.2亿元,2021-2025年的预计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5.7%,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

 

自2018年大国关系出现重大事件后,信创行情在2019年逐渐启动,经历了政策预期阶段、订单落地阶段、业绩初步兑现阶段,在2020年7月达到高点。此后信创板块跟大市一样进入调整期。直到去年底,重要会议再次强化了自主可控预期,同时信创相关标的也跌幅足够深,因此掀起了一波涨势,一直涨到春节后的四月份,其实那时候信创已经比较疲弱,订单较少,缺乏订单刺激,同时市场也担心今年财政压力较大,信创订单落地困难。因此整体上行情很弱。只不过信创板块多是计算机板块的公司,大多有AI概念,所以信创指数到四月依旧有所上涨。当AI也在经历爆炒后熄火时,信创彻底失去了上涨动能。

 

中证信创指数近四年以来整体表现(来源:中证指数公司)

 

宏利基金孙硕5月时对信创板块投资逻辑做了非常系统的梳理,他在与妙投交流时表示,信创跟AI、数据要素的逻辑不一样,第一波行情是搞预期的,信创不是第一次炒,所以是要看兑现的。所以纯信创的公司去年Q4、今年Q1涨一波,基本都还没有公司回到当年新高。信创是toG的,节奏一般是一季度做规划和预算,二季度招投标,三季度实施,四季度收钱。去年Q4大家看到一些管理层面的变化,今年Q1又有很多规划台账,但5月份处在一个真空期,所以行情比较弱。

 

在他看来,后面要看招投标,招投标的量到底有多大,价格稳不稳得住,格局稳不稳定,都很重要。信创不是看空间,是看兑现。看三四季度能不能兑现在报表上。大家对信创很克制,不是像第一轮行情时候直接往上拉升,只有看到一点一点兑现,才能一点点把行业市值往上抬,即使有招标量也还不够,如果最后价格跌,也很难兑现。但一旦有兑现的,涨得可能完全不比第一波少。

 

从表现上看确实如此。下半年出现了几次信创大单后,信创板块确实有些起色,最近招标没有跟上,板块就跟大市一起沉沦。

 

这些因素支撑信创继续走强

 

也是因为上述逻辑,很多投资者比较关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信创订单能否持续落地。这是压制信创上涨的重要逻辑。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上半年信创确实没有多少订单实质性落地。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财政压力不一定会导致下半年订单不足。原因首先在于,信创是写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的,因此总会想办法落地。创金合信基金刘扬在与妙投交流时就表示,下半年会好转和逐步解决,经济首先弱复苏了,其次会有一些财政和金融手段去解决财政矛盾。有些指标已经写入地方考核,因此下半年信创订单大概率会陆续下来。

 

其次从信创订单结构来看,行业信创会取代党政信创,成为信创市场的主要增量。国家对于信创提出了“2+8+n”的体系,“2”指的是党政两大领域;“8”是指金融、石油、电力、交通、电信、医疗、航天、教育八大国民经济关键行业的信创应用;“N”则是更多领域的信创。按照该体系,信创有两大增长路径,即党政信创下沉与行业信创。这使得长期来看信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前完成过程替代的主要是OA、政务信息化,此后会扩展到行业应用软件,以及服务器等基础设施。

 

不过目前来看,由于三四线城市的财政压力可能会更大,因此党政信创下沉目前来看较难带来更多增量。而行业信创的崛起会为信创贡献订单,因为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央国企基本上不缺钱,不存在预算约束信创的问题。只不过上半年有中央巡视组对央企的巡视,这一阶段央企往往会将信创订单推后。从行业表现来看,确实下半年行业信创订单有一定起色,如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的大单都鼓舞了信创市场行情。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在与妙投交流时表示,今年信创里面,行业需求是最重要的。包括金融、运营商、电力等。

 

外信创的增长还有一个逻辑是新技术带来的信创产品能力提升,增强客户需求。武超则认为,信创一定不是静态的、没有增量的。大家为了替代而去替代,这其实会慢。如果整个行业有新变化,有增量,再去做替代。国产化才能加速。比如5G或者4G时代的场景,它的落地会变慢,因为没有人为这件事情买单了。但当所有人都开始去投向AI,去投新的数字化,会觉得又有一轮新的技术周期来临。整个产业链都会活跃起来。新的技术周期或者AI发展,会加速国产化和信创的节奏。

 

她认为,包括金融、运营商、电力等这些机构投钱的核心,是得有新需求。比如电力是一个有预算的场景。如果电力数字化和分布式能源技术都不成熟,电力公司也不会去投。但如果通用人工智能来了,对电力数字化会带来巨大的演进,他们可能会在这上面去做投入。银行也是如此,纯为了国产替代而替代,没有增量,它就是慢的。但如果现在又有叠加的东西,可能数据中心、机房的投入等各方面都会增大。

 

除了AI,数据层面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需求,从而给国产化带来新机会。刘扬比较看好数据库领域的国产替代,他认为,要考虑信息时代发展的变化。中国的信创要完成三十年前信息时代的核心基础工作,而现代社会的数据的丰富度和数据的价值与过去相比,有巨大改变。新型数据库和商用密码,就是帮人定义数据、管理数据、数据确权和保护的,数据价值应该比过去高,所以新时代投IT,应该更加重视数据库和商密。中国新型数据库厂商的解决方案,可能反向兼容传统数据库,有可能在数据库领域摆脱海外龙头控制。这个过程中,技术实力和收入利润增长幅度会大于其他信创领域,比纯替代的要好。

 

因此,党政信创打底,行业信创提供重要增量,而新技术带来的需求为信创提供未来空间。信创是有比较完整的逻辑的。


安信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赵阳在研报中也表示,进入今年下半年,关基行业的信创招投标开始陆续启动。在金融行业,除了中信银行65亿的信创大单,各大银行的信创招投标也在持续落地;在其他关基领域,信创招投标也在加速。未来,AI和算力相关的国产替代需求,以及数据要素带来的基础软硬件国产化机遇,对信创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加持作用。在供给侧、需求侧、政企端、产业端四大因子共振下,信创或迎边际加速。

 

对信创的担忧在哪里?

 

既然如此,为什么信创行情目前来看还是起不来呢?信创逻辑虽然不错,但现实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订单虽然有好转,但持续性如何,其实不太好确定。目前有订单,不意味着接下来订单会持续。一时间内没订单,又有可能冒出一些大单。其实没有规律可循。


一位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在与妙投交流时谈到目前的信创订单走势,他表示,目前看到短期的订单至少没有更差,能不能修复需要观察,不能直接拍脑袋,需求景气度,需要动态化地去做排查。即使短期爆发,也可能是短期订单的机会,没有持续性。信创是永远可以抱有期待,但又不要抱有期待的地方,因为它可能某一个年份突然间猛采购了一把,但没有办法线性外推。它的目标更多是循序渐进。

 

此外,即使信创订单能够增长,信创市场的格局也让相关公司盈利增长不易。信创板块大部分是计算机公司,计算机公司多数都存在所在细分领域份额分散、市场格局差的状况,影响了相关公司的业绩持续提升。

 

有基金经理表示,信创有竞争格局的问题。比如金融领域的信创,可能交易系统的格局好一点,但大部分领域格局在恶化,原有的盈利能力也没法站得住脚,所以大家原来给它那么高的期待又要打一下折扣。可以对信创产业抱有期望,但在投资上不要期待太高。

 

以操作系统为例,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空间比较大,普遍认为技术难度高所以壁垒会很高,所以持有操作系统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普遍被视为信创龙头。但实际上格局的优化并不及预期。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3月份有央企做了一笔操作系统采购,最终那个标是由央企下属企业自己消化的,这是格局差的表现。从那之后信创表现一直很差。这事触动了相关投资者,之前觉得操作系统这种产品壁垒高,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最近也有相关案例可以印证这一点。近期2023-2024年河北联通网络安全设备集中采购,项目预算3320万元,奇安信最终以917万元中标。从这里可以看出网络安全乃至信创的格局有多差,行业有多卷。


产品多而杂,行业没有足够强的壁垒建立起来,没有哪家公司能在多数产品上树立绝对优势,集中度不能有效提升,哪怕四季度招标的量和价都能起来,行业里的公司也不一定能有业绩增长。板块涨不起来也就不稀奇了。

 

信创主要是β机会,缺少有α能力的上市龙头

 

由此也可以发现信创市场投资目前在底层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于,确实真正优质的龙头上市公司。国内最优秀的信创公司无疑是华为,在半导体、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ERP等领域都有非凡的国产替代实力,不过并没有上市,资本市场只能围绕着华为产业链的服务商来炒。已上市的信创相关公司中,缺少有足够硬实力的公司来扩大市场份额,收割信创红利。


信创基本上是服务B端的政企客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其实很难指望信创市场有超预期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平稳增长的行业里,如果能有竞争力足够强的龙头来收割市场,也会形成很好的投资机会,就像海螺水泥在建材市场、茅台五粮液在白酒市场那样,可惜信创领域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上市公司。有时候市场会针对一些有概念的公司比如华为产业链公司、业务主要在地方上的信息化公司做一些炒作,股价短期有较大波动,但持续性不够强,并非公司的α能力。

 

此信创的机会主要会是行业β机会,当行业订单明显复苏时,行业整体会有较好的上涨机会。此外在国际关系变化、领导人讲话等因素导致政策预期较强时,也会有阶段性表现。这样来看,阶段性持有相关ETF,是把握信创机会的较好选择。但要注意信创有较强的周期性,往往上半年订单较少,缺乏催化剂,订单在下半年会更加集中。投资者需要做阶段性的把握。东莞证券研报显示,从近年招标的节奏来看,政府招标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2020年四季度、2021年四季度政府信创招标金额占当年招标金额的比重分别高达71%和64%。

 

就目前来看,三季度确实有招标启动迹象,只是在中信银行大单之后,并没有能够振奋市场的大额订单出现。四季度作为招标集中季,有望有一定的边际改善。不过在目前各地忙于化解地方债务的情况下,不宜对政务信创期待过高,可以继续关注行业信创的进展。

 

估值上,经过近半年的下跌,信创板块估值有一定安全性,以国证信创指数为例,安信证券数据显示,该指数市销率(TTM)过去三年历史分位点(2020年9月11日以来)为29.90%。中证信创指数方面,信达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6日,该指数市销率 (TTM)为3.87倍,在指数发布以来的PS数据中位于6.76%分位。

 

总体来说,目前信创估值并不贵,四季度有较大概率有一定边际改善,不失为一个投资机会。不过在当前市况下预期收益可能不高,可以作为一个中短期的机会来把握。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