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宋昌浩
头图 | 视觉中国
近期,随着华为产业链的活跃,半导体又重新进入到了大家的视线之中,加上又有消息称国内即将推出大基金三期,规模将近3000亿,更吸引了大家对于半导体的关注。
作为行业底层的设备,行情表现却比较一般。那么设备行业市场在担心什么?在中报披露之际,各家的设备公司业绩表现如何?哪家公司是未来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一一梳理。
核心看点:
选取国内10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从收入增速、扣非盈利能力变化、以及扣非净利润率看各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从前瞻指标合同负债变化情况看未来哪家公司业绩的确定性更强。
1、上半年哪些公司表现较优?
对于半导体设备企业来讲,单季度收入的增速(体现公司的成长性)、单季度扣非盈利能力变化(体现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扣非净利润率(体现能否对标海外相关公司)是评判公司过往经营业绩的几个重要指标。
首先,从收入增长层面来看,今年以来,整个半导体的业绩多数不尽人意,但是设备是半导体中少数能实现正增长的板块。Q2季度设备公司整体的营收平均增长在30%左右,基本所有公司都较去年同期实现了正增长。
半导体设备的业绩在今年仍能有较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设备公司当前的业绩反映的更多的是去年的订单。而去年,在行业缺芯的背景下,晶圆厂去年的扩产节奏明显加快,加上在国产化的背景下,国内设备公司在技术上陆续突破,拿到了更多的订单。因此,在今年的业绩上,半导体设备公司的业绩仍体现了高速的增长。
其中,行业龙头北方华创在大收入体量的基数下,同比增长接近40%,表明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此外,环比上看,拓荆科技(去年在手订单超过40亿)、盛美上海等公司收入环比超过50%,也反映了行业内的订单兑现节奏在不断的加快。
从具体公司来看,精测电子和万业企业和其他公司相比偏离较大。精测电子主要是由于其他业务(面板设备等业务)的拖累,导致整体增长只有1.49%,但是如果只考虑其半导体前道设备业务,Q2同比增长了66%,增速在设备中排名居前;同行业的中科飞测Q2同比增长170%,这也从侧面反映目前国产化较低的检测量测设备在上半年的成长最好。
另一个从数据上看表现较好的是万业企业,但是万业企业的大部分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业务,上半年由于其房地产业务收入的确认,加上去年受疫情影响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基数较低,收入增长较快,因此不具有代表性。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其次,从盈利能力来看,由于设备公司有大量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因此扣非的变化更能说明相关公司的经营状况。从扣非来看,北方华创二季度同比表现最好,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9%。
行业内关注度颇高的拓荆科技二季度的扣非数据不及预期,单季度同比下降了35%。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去年进行了股权激励,今年产生了大量的摊销所致,2023H1合计产生股份支付费用1.21亿元(上半年合计扣非净利润0.66亿),同比增加1.2亿元,根据公司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测算,预计2023-2026年分别产生股权激励摊销费用1.8/1.0/0.8/0.6亿元,到未来两年仍会有影响,但影响逐渐减弱。
除了拓荆科技,半导体设备的其他公司未来也有不同的股权激励费用会陆续确认,这将会对相关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压力。其中北方华创预计2023-2025年分别产生股权激励费用6.6/4.7/2.8亿元;中微公司预计2023-2025年分别产生摊销费用3.0/2.8/1.4亿元;盛美上海预计在2023-2025年分别产生摊销费用1.1/2.7/1.4亿元;华海清科预计于2023-2025年分别产生摊销费用0.45/0.91/0.74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此外,扣非净利润率是市场对于半导体设备公司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在成长初期,市场给予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预测并赋予估值时,一般都是参考海外的盈利水平,目前国内的设备公司多数已处于业绩释放期,因此能有更高盈利能力的个股市场将会给予更高的估值。
目前,海外设备公司的净利润率在20%-25%之间,从上半年各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率来看,北方华创的扣非净利润最超预期,较去年同期上涨7.3个百分点;此外,中微、盛美、华海清科的表现比较稳定,已经接近全球龙头的水平。
相对而言,精测电子、中科飞测两家公司由于初期经营规模较小,研发费用较高的原因扣非净利润率表现较差,但后续随着规模效应的体现,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的空间较大;至纯科技和万业企业受到业务的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一般,这也是两家公司很难给到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下半年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对于半导体设备来讲,未来哪家公司更值得关注,合同负债是重要的前瞻指标。
虽然从业绩看设备上半年增长态势不错,但由于半导体设备的交期较长,因此当前收入的增长并不能反映当期的经营状况,多数的是反映去年的订单情况(设备交期在6-12个月),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讲,一家公司新签订单的变化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指标,而新签订单的变化情况在财务报表上主要由合同负债这个指标来体现。
从合同负债的变化情况来看,和一季度多数公司的合同负债环比正向增长相比,二季度部分龙头公司的合同负债环比出现了下滑,这其实也正反映了上半年市场的担心,行业内以中芯国际、长存为首的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
从具体数据来看,行业龙头北方华创继续稳定增长,国产化程度较低的量测检测设备精测电子、发布了新产品和拓荆科技开展竞争的微导纳米二季度环比增长较快,此外,从清洗设备龙头开始转向平台化公司的盛美上海合同负债也有不错的增长,这也侧面的在反映盛美的发展稳步向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微公司二季度合同负债环比下降较多,主要是公司的刻蚀产品受国内的存储厂(长存受到制裁,扩产陷入停滞)影响比较大,不过往后看,中微的刻蚀产品是存储产线中价值量最高的设备,占比达到35%,随着国内存储产线的重启,中微将会是最受益的标的。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总的来讲,受到行业景气度下降、晶圆厂招标递延的影响,设备公司的表现会相对较为疲软。但往远期来看,设备仍是半导体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其中两大龙头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在现阶段可以重点关注。
首先,北方华创是半导体设备确定性最强的标的。作为国内设备产线最全的公司,北方华创的产品覆盖刻蚀、沉积、清洗等具备巨大成长空间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卡位优势。目前Q2合同负债金额达到了85.86亿,环比增加了7.6亿。
在上半年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北方华创的订单仍在增长,这也侧面的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力。从估值来看,当前北方华创的PE估值仅有不到40X PE左右,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性价比,整体安全垫较高。
其次,中微公司是行业内明年增量逻辑最好的公司。往明年看,长江存储有望在明年启动国产产线的建设,中微将会是主要受益标的。一方面,中微过去的成长离不开长江存储,两者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微20%以上营收来自长存),另一方面,在3D NAND中,刻蚀设备是占比最大的设备,中微的关键设备已经取得突破,预计明年在产线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此外,近期有消息称,国内的先进制程已经取得了突破,而中微是国内先进制程设备进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其部分产品在2021年已用于台积电的5nm 晶圆产线之中,是国内设备公司中唯一一家产品用于台积电先进设备的公司,未来中微将会率先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