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王路泰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口腔复苏不如眼科;
白内障业务是眼科医院中增速最快的。
专科医院是医疗机构中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一类生意,眼科和牙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素有“金眼银牙”之称。2022年受疫情的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营业受限,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在企业经营活动回归正常之后,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恢复情况如何?哪家更有投资机会?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
口腔复苏不如眼科
今年以来,民营专科医院的股价表现相对较差。之所以消费医疗这一曾经的明星赛道今年的表现不如以往,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疫情过后,居民的收入预期发生了改变,消费信心也在持续走弱,这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体现在公司的业绩层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疫情之后医疗机构的经营恢复了正常,但是不同细分领域的业绩增长情况并不相同,口腔的复苏情况不及眼科。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3.38%;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99%;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2.32%。与眼科行业上市公司30%左右的营收增速相比,通策医疗3%左右的营收增速明显偏低。
(资料来源:通策医疗2023年中报、choice)
究其原因,口腔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导致了通策医疗业绩的低迷状况。
从外部环境来看,口腔诊疗具有明显的消费属性,多数诊疗活动与严肃医疗无关,其目的是为了让生活质量更好,而不是基于疾病治疗的需要。而这种具备消费属性的医疗活动多数具有非必要性和择期性强的特点,在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受影响的背景下,这类具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活动也受到了影响,部分消费者取消或者推迟了医疗行为。
此外口腔患者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高价值量的业务涵盖了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整个群体,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明显。这一点与眼科医疗有较大的区别。高价值量的眼科屈光和视光服务针对的客群多数是青少年,他们有求学、考公、参军的需求,这是非常刚性的需要,父母也有非常强的支付意愿,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不大。
从通策医疗的中报数据来看,公司不同业务线的增速都非常低,正畸业务的收入甚至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情况。
(资料来源:通策医疗2023年中报)
在低迷的宏观经济之外,种植体集采也给公司的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集采之后,公司的种植牙单价由之前的一万多降低到了6000元左右,降幅比较明显。2023年上半年,通策医疗种植牙颗数23500,同比增长了33.8%,呈现量增价跌的状况。量价相抵,总体与2022年上半年持平。考虑到种植体集采降价具有一过性的特点,今年应该是公司种植业务的低迷期。而今年的低基数也将为明年的增长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通策医疗的种植业务明年有望好转。
除了外部环境,公司自身的业务调整也是通策中报业绩低迷的另一个原因。今年公司抽调了更多高资历的医生到下级医院去,加大了总院支援蒲公英医院的力度,目的是实现蒲公英医院的快速增长。这部分医生在总院出诊时间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院的收入。随着蒲公英医院逐步实现盈利,总院收入也会改善。
总结起来,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口腔医疗机构的业绩复苏情况远不及眼科机构。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经济低迷,口腔诊疗行为推迟的因素,也有种植体集采降价造成的冲击。此外,通策医疗自身的业务调整也有关系。
今年是通策医疗业绩的低迷期,展望明年,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种植体集采降价效应的消退,公司的业绩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
那么,眼科行业的复苏又有哪些特点呢?
白内障业务是眼科医院中增速最快的
此前的一线调研数据表明,二季度眼科医院的业务恢复情况比较好。5月份因为有新冠二次阳性的影响,爱尔眼科的客流量有所下滑,但也达到了预期量的90%。到了6、7月份,就诊量已经恢复了快速增长。华厦眼科的调研同样反馈二季度的业绩增长情况较好,二季度收入环比一季度有所增长,上半年业绩的增速会大于第一季度的增速。
分析眼科医疗机构的中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家的业务构成情况有区别,以及基数不同导致的业绩增速迥异,但一个普遍的特点是白内障业务都是各家增速最快的。
以爱尔眼科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其中白内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28%,是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资料来源:爱尔眼科2023年中报)
在爱尔眼科之外,其他眼科连锁机构,比如何氏眼科、华厦眼科和普瑞眼科都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1)何氏眼科由于去年上半年疫情封控导致的低基数影响,公司2023年上半年白内障业务增速达到76.10%,出现恢复性增长,且明显高于其他业务板块;
2)华厦眼科白内障项目增速为44.89%,好于其他业务;
3)普瑞眼科今年上半年业务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且白内障业务收入增速高达137.04%,远超其他业务板块。
究其原因,白内障业务属于医保报销的项目,受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不大。因而在医疗服务回归正常的情况下,复苏的力度最强。
眼科的确定性最高,通策的抄底时机未到
虽然专科医院类上市公司普遍股价比较低迷,但我们并不认为当前就是好的抄底时机。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增长逻辑的出现才是抄底的先决条件。从这一点上来说,眼科无疑是最具确定性的。而通策目前面临着集采降价和内部业务调整的双重压力,业绩增长的拐点并未出现,不具备抄底条件。
而在眼科行业内部,从几家眼科医院未来三年的收入增长预期上来看,差别并不太大,只是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2022年的业绩基数小,导致未来三年的表观利润增速比较高,实际上收入增速差别并不大。从估值上来看,这四家公司中何氏眼科的估值最低,性价比最好。
虽然眼科上市公司的投资逻辑好于口腔,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当下就看好眼科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无论是其中哪家眼科公司,都是具备明显消费属性的投资标的。在宏观经济低迷、增长逻辑尚未显现的时候,消费医疗的趋势性机会并不太好。如果投资者要买这类公司的话,尽量结合市场情况,快进快出,尽早落袋为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