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赛坡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推荐以下长文:
人工智能爆发的幕后英雄;
电脑工业化的背景下,使用纯手工打造电脑是一种什么体验?
“创作者经济”新形态;
大模型是创业公司加速器还是大公司的新护城河?
为什么降噪耳机让我们退化?
“More Reading,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人工与智能
2023 年,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热门赛道,从科技巨头到产业新贵,从政府资本到风险投资,几乎都在涌入这个领域。
这一场场热闹的资本、技术游戏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那些帮助大模型成长的普通人。
本期我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第一篇(链接、免费镜像、15 分钟阅读时长)以肯尼亚数据审核员 Alex Kairu 为切入口,他所在的团队负责审查和分类从网上获取的、由人工智能自己生成的成千上万的图片文字段落,其中包含暴力、骚扰、自残等内容,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安全过滤器,从而改善 ChatGPT 的回复质量。
根据 Alex Kairu 的说法,这项工作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并认为这是他最糟糕的一段工作经历,他也希望通过他的故事,让外界关注到数据标注工人的工作条件。
第二篇(免费镜像、30 分钟阅读时长)展示了为 Google Bard 提供数据标注的供应商员工的故事,这些人的薪水不高,但需要应对的挑战一点也不少。比如,要在没有特定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评估从药物剂量到国家法律等各种问题的答案,Bloomberg 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供应商要求员工对答案审核的最短时间为三分钟。
第三篇(链接、免费镜像、25 分钟阅读时长)文章来自《华盛顿邮报》,文章直接将美国 AI 公司的海外数据标注外包称之为“数字血汗工厂”。在菲律宾,大量年轻人要么“沉迷”网吧、要么坐在拥挤的办公室,他们的工作是为美国 AI 产品——特别是大模型提供标注的数据……
文中有几位年轻工人的经历,23 岁的 Charisse,她完成了一个本应支付 2 美元的任务,到手只有 30 美分 ;26 岁 Jackie 本应得到 50 美元,却只拿到了 12 美元;Benz 在该数据标注平台上做了几个月的项目,但突然被踢出平台,没有得到任何报酬。
纽约大学计算机教授 Laura Edelson 对上述现象给出了非常精准的评价,“如果你想问,Bard 和 ChatGPT 的秘密武器是什么?那就是整个互联网。还有所有这些标注数据,(它们)是这些标注员创造的,(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些系统并非魔法师的杰作,而是成千上万人以及他们低薪劳动的成果”。
纯手工电脑
当我们以为电脑已经完全工业化的时候,还有一群人在固执地通过手工方式制作一台电脑。这篇长文(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介绍了一家名为“Mythic Computer”的公司以及其创始人 Keegan McNamara 的故事。
Keegan McNamara 的工作室就在他洛杉矶的家中,他在那里手工制作每一台电脑,对细节一丝不苟。他使用精心挑选的木材,手工凿刻每一块木头,并将其与皮革和其他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而优雅的外观。他的第一台电脑 Mythic I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其外观和工业化设计、生产的电脑完全不同。
“有了双手,人类才是最聪明的动物”,这是 Keegan McNamara 对抗千篇一律工业品的出发点,他希望自己的电脑有灵魂,让用户感受到与设备的联系,而不仅仅是一台实用的机器。
“创作者经济”的变与不变
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我当然关注所谓“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的发展情况,这篇长文(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站在为“创作者”提供服务的创业公司角度展开叙述,焦点是“创作者经济”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包括“创作者经济”长尾效应不足、为“创作者”提供服务的创业公司很容易陷入“零和游戏”、较大体量的“创作者”会自立门户、来自社交媒体的流量算法和创业公司持续增长策略之间的冲突等。
所有这些变化里也酝酿了几个不变的要素,比如作者提到的社交媒体的力量依然非常大,再比如创作者对于多平台以及多媒介的诉求一直没有变化等等;而在我看来,利用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加持,“创作者”已经不局限于人类,更多由各类模型算法驱动的“创作者”正在成为内容创造的生力军,这也给原来“创作者经济”里的参与者们提出一个难题: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些新一代“创作者”?
大模型会成为创业公司加速器吗?
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被很多科技大佬——比如比尔·盖茨——看作是微处理器和 PC 之后的又一大技术创新浪潮。如果参考历史,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催生一大批创业公司,在开启新计算时代的同时,也会造就一大批新亿万富翁。
但《经济学人》上周的一篇社论(链接、免费镜像、5 分钟阅读时长)以有力的观点予以反驳,文章旗帜鲜明地认为,大公司将在这场由大模型推动的技术革命中受益。
文章给出了极其充分的理由:其一,大公司拥有更大的渠道和销售能力;其二,数据会成为大公司的另一大优势;其三,大公司现在极度依赖云计算公司,借助云计算公司的相关技术,大公司的“转身”速度可以明显加快。
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略显残酷的数据:目前财富 500 强企业里,只有 52 家公司是 1990 年之后成立的;而在 2007 年之后,只有 7 家公司跻身 500 强名单,2007 年恰好是 iPhone——被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创新的起点——的发布之年。
当我的降噪耳机坏掉
前几天在外地出差,发现 AirPods Pro 的降噪功能又一次坏掉了,于是我在机场变得烦躁不安,并延续到目的地,直到晚饭前我读到这篇文章(链接、免费镜像、20 分钟阅读时长),内心渐渐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疫情时间迷恋上了降噪耳机和耳塞,但她发现,越使用这类设备,自己反而对外部声音——无论是否是噪音——感到敏感。这几乎就是人类的惯性,文中一句话一针见血:“人类一直试图保护自己免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增强自己的力量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文章进一步谈到,要学会和日常声音相处,通过一些练习提升这种能力,比如评估外部声音的敏感度,而不是一律戴上降噪耳机;再比如,让自己做一些和情绪相反的事情,在面对噪音的时候,想象声音是由有趣或可爱的东西发出的,或者向噪音制造者投以微笑。
出差的接下来几天,除了睡觉依然需要耳塞之外,我在其他时候都不戴任何耳机。但这个练习并不容易,出差回家之后,我又翻出了另一部旧的降噪耳机放在包里,准备下一次出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