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宋昌浩
头图 | 视觉中国
在本轮AI行情中,浪潮信息可以说是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标的之一。
先是在AI第一波行情时,受到美国制裁消息的影响,公司股价跌停冲上了热搜,带起了AI板块第一波的回调;之后游资大佬章盟主大买浪潮信息,将AI服务器带向了新的高潮;之后随着浪潮信息披露AI板块的第一份半年报,再次带动AI市场调整至今。
那么浪潮信息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为何在本轮AI行情中能深受资本市场的关注?近期回调之后何时能再次关注?本文将一一梳理
核心看点:
浪潮信息是全球AI服务器龙头,占据国内AI服务器一半的市场;
后续关注台湾芯片公司出货量以及公司的毛利率变化等指标。
1、全球AI服务器龙头,占据国内半壁AI服务器市场
浪潮信息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器供应商,其业务涵盖了服务器、数据存储、数据库以及AI加速器、AI管理软件等。其中,服务器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多年以来公司服务器营收占比均超过95%,是公司的支柱业务。
根据2022年财报数据,公司总营收为695.25亿元,其中服务器及部件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营收达到689.48亿元,占总营收的99.17%;IT终端及散件收入为3.03亿元,占比0.44%。
做为服务器行业中老牌的厂商,浪潮信息在全球服务器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全球市场来看,2022年浪潮信息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戴尔和惠普,以7.7%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市场第三位。
从国内服务器市场来看,浪潮信息的市场地位更为显著。2022年市场份额前四的厂商为浪潮信息、新华三(紫光股份)、超聚变、宁畅和中兴通讯,其占比分别为28.1%,17.2%,10.1%、6.2%及5.3%,其中浪潮信息份额长期保持中国第一。
在大模型等算力需求的带动下,AI服务器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在AI服务器市场,浪潮信息更是一家独大,在10年前,浪潮就分别与全球算力芯片龙头英特尔和英伟达成立了并行计算实验室和云超算应用中心,研发GPU异构加速技术,为之后AI服务器的发展奠定了算力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浪潮信息在全球AI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0%,全球排名第一;在国内浪潮信息更是一家独大,占据国内AI服务器中接近50%的市场,其中国内领先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四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均为其第一大服务器供应方,在四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供应份额均在50%以上。
虽然公司未披露其AI服务器的营收,但是从第三方的数据推算来看,AI服务器的营收规模已占到浪潮信息服务器营收的36%左右,是公司近年来的主要营收增长来源。展望未来,在服务器行业景气度下滑,但AI服务器行业景气度上升的背景下,浪潮信息作为AI服务器行业龙头,将会显著受益。
(数据来源:市场相关数据推算)
2、如何把握浪潮信息的前瞻投资机会?
近期以来,AI行业受到前期涨幅过大,以及中报披露的影响,板块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但是展望未来,AI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变,相关板块的标的仍会有反复的投资机会,而能在业绩上有所体现的公司将会更具有稀缺性,从投资节点上看,妙投认为未来重点关注几个节点。
一是关注中国台湾地区信骅的月度销售数据。信骅的主要产品是BMC芯片,该芯片主要用于检测服务器各个组件(CPU、内存、硬盘、风扇、机框)的温度、电压等健康状态。由于PC电脑不会使用BMC芯片(直接使用CPU来监视BIOS),只用于服务器上,且信骅的市占率全球超过70%,并且公布月度营收,使得信骅的数据成为较好的服务器出货量上游观测指标。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信骅的月度销售数据仍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同比较去年下滑超过50%,后续如果信骅的月度营收环比有比较大的改善,对于服务器行业的回暖将会是重要的回暖指标。
二是关注三季度浪潮信息的业绩变化情况,特别是毛利率将会是重要的观察指标。二季度由于公司备货节奏的影响,业绩不及预期,三季度目前来看,在整个服务器市场需求仍没有比较大的回暖背景下,营收的整体增长将会压力较大,不过这已在市场预期之中。
对于浪潮而言,其业绩的重要观察指标将会是AI服务器出货量的增长,带来公司营收结构的改变,从而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的增长,因此,后续三季度浪潮的毛利率能否环比有明显的改善,将会是市场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估值上看,券商对于浪潮信息2023年的一致性预期在24亿左右,不过妙投认为在服务器行业今年的增长比较低于预期的背景下,仅靠浪潮的AI服务器业务较去年增长20%难度比较大,根据过去公司的盈利状况,妙投预计今年浪潮的利润在18-20亿左右。
选取服务器行业的其他头部公司紫光股份、中国长城、中科曙光作为可比公司,三者均主要从事服务器生产制造业务,给予浪潮信息35-40XPE的估值水平,对应公司的市值在630-800亿左右,当前公司市值570亿,不算太贵,如果股价继续回调,将会具有性价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