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九坤投资王伟:下半年风格会相对均衡,景气度框架可能更加有效
免费 2023-08-17 19:30

九坤投资王伟:下半年风格会相对均衡,景气度框架可能更加有效

文章所属专栏 大咖把脉二级市场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5: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原文标题:《老牌量化私募九坤基本面投资总监:下半年,景气度框架可能会更加有效》,头图: 视觉中国


老牌量化明星私募九坤投资的基本面投资总监王伟,近日在一场线上交流中,阐释了自己在基本面量化投资中的框架与理念,并从基本面量化的视角出发,对下半年的市场观点做出了分享。


九坤投资曾被誉为量化界“四大天王”之一,依靠出色的业绩,迅速成长,较早就跻身百亿私募行列。


‍‍‍近年来,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量化,都有产品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也吸引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在市场剧烈的波动中,量化策略往往更能够适应市场,不少量化基金都成功实现连续多年实现正收益。


王伟现任百亿量化九坤投资的基本面投资总监,曾就职于中信证券、易方达基金,此前任凯丰投资量化投资总监,背景涵盖券商、公募量化、私募量化等多个领域。


我们梳理了王伟的发言,他认为,目前基本面量化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成长期;整个数据氛围正在逐渐兴起,数据生态环境也正在建设中,随着未来这些新型数据的引入,我们将能够生成更及时的信号。


王伟表示,由于预测大小盘、价值和成长因素非常困难,在指数增强或平衡策略中,往往并不过多强调在不同风格上的暴露。


就当前宏观环境而言,王伟认为,既不太可能剧烈的脉冲式上行,也不太可能出现其他系统性风险。


基于这种考虑,未来大小盘以及价值、成长等风格因素上会相对均衡。


从投资者角度来讲,王伟表示,基本面量化基金是非常值得加入自己投资组合的一种策略。


首先,它的风险收益比并不逊色于其他策略。


其次,基本面量化策略可以弥补其他策略类型的不足,而且与其他策略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可以产生较好的分散化效果。


接下来是整理提炼后王伟交流的精彩内容:


一、基本面量化仍处成长期,新型数据引入将生成更及时信号


问:在国内基本面量化的现状下,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您的观察中,国内的基本面量化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和阶段?


王伟:总的来说,我认为目前基本面量化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成长期。


当然,这个成长期主要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而言。


在发达国家,另类数据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


而在国内,现在整个数据氛围正在逐渐兴起,数据生态环境也正在建设中。


许多新兴的数据公司,在各个维度上收集各种类型的数据,


例如基于网络流量的卫星照片数据,遥感数据,在线交易数据,甚至实体经济中安装的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对传统数据的及时补充。


传统数据,自下而上我们只能获得财务报表,自上而下只有一些相对标准化的宏观数据。


随着未来这些新型数据的引入,我们将能够生成更及时的信号。


在国外,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


我相信,未来这个数据生态将会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我们通过更广泛的数据来构建策略。


二、基本面量化中,因子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问:我们刚才也讨论了很多关于基本面量化的内容,这些因子的构成和其背后的逻辑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否存在一些具体的规律呢?


例如,基本面量化的这些超额收益,是否会呈现出一些季节性和特定时点的投资机会呢?


王伟:这种自下而上的因子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偏Alpha属性的,


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有效,它的季节性影响较小,或者说年度上周期性没有那么强。


另一类如价值或红利等,其周期性较强。


例如,在2019年和2020年,红利的效果并不明显,


但到了2021年和2022年,它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这是其周期性的体现。


但对于业绩超预期这类因素,它的周期性就弱很多,每年都有明显的收益。


当然,如果非要说年度里面存在周期性的话,从实战经验来看,一般年中会略好一些,但这个差异并不明显。


年初和年尾的收益,会比年中稍弱一些,但差距并不大。


如果要用统计数据来说明,大概有两个百分点的平均差异,但并不会特别明显。


这一点并不像smart beta 里面的那些因子那么明显。


三、基本面量化投资中,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


问:从投资者通常关心的几个维度来说,王总能否详细展开介绍一下基本面量化框架的实际应用?就以经济周期、政策以及企业增长这几个维度为例,是否能够为我们进行深入剖析?


王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阐述。


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有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经过了实证检验,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想法的来源。


我可以给出一些例子,比如我们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通常会从两个方向入手。


首先是周期,


这个概念暗含着每次都一样、循环往复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从简单的比如说交易日的日内周期;周内的周期,周四倾向于有风险下跌。


还有月份的周期,上半周流动性相对会充裕一些。


具体到季节上,因为一季度有两会,有银行放贷,而且冬季的时候偏冷,开工率也比较低,所以就有一个成长比较好的市场氛围。


在年中,因为公布了年报,另外很多政策也开始落实,所以会有一个偏基本面的氛围。


在年底,四季度大家会憧憬第二年的政策,所以也有一个投资市场预期的过程。


这些其实都是周期的一些体现,再长一点的,还有库存周期和短期债务周期。


问:您的模型有没有计入这些周期的考虑?我们现在可能处于怎样一个周期状态?


王伟:对,我们在自上而下的这种策略里面在考虑这样的周期。


比方说金融周期,现在可能去杠杆会多一些,整个资产的流动性周期会保守一些,增长周期处于触底可能略有反弹的这样一个阶段,大体上来讲是这样。


四、从注重商业模式到硬科技创新的转变


问:关于政策方向,我们都知道从 2018年、2019 年之后,全球逐渐重视科技,这种关注从商业模式的创新逐步转向了硬科技的创新,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从大的政策角度来看,这是否也是您的基本面量化模型需要重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呢?


王伟:是的,政策周期涵盖的不仅仅是短期的财政政策,


这里我们可能不再强调周期,而是强调中期甚至长期的政策取向。


中期通常指的是三年以上的时间,


政策取向多种多样,有时可能更侧重经济增长,有时可能更注重币值稳定,有时可能更有利于资本,有时则可能更有利于劳动者。


这种政策取向的变化,常常受到全球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影响。


举例来说,目前一个流行的趋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从比特到原子。


比特代表着商业模式。过去,人们非常关注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轻资产。


而现在,更加注重硬科技,即物质生产能力的提升。


这与全球多极化的世界局势、使得安全成为突出的主题有关系。


显然,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周期,而是一种政策基调,正在全球徐徐展开。


当然,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五、量化投资的流程‍是艺术与数学的结合


问:是不是主观按照你的逻辑进行一些量化建模,它就能被称为是基本面量化?


王伟:这个问题很好。刚才我们讨论了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在整个量化投资流程中属于艺术性的部分,或者说是在寻找 Alpha 收益来源方面的。


但是实际上,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体投资组合时,还需要一个我们称之为科学化或数学化的部分。


这个数学化的部分,许多人在学校里都学过,即现代组合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结论。


首先,分散化或多元化,是唯一的免费午餐。


其次,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后来倡导的观点,我们不应仅仅追逐单纯的收益率,而应该追求什么?


追求收益与风险比。


这个比率通过杠杆的加减可以实现任何收益目标。


这两个点是最终需要重视的。


这两个点往往都是通过数学化的组合优化来实现的。


通过输入我们刚才提到的收益来源,解一个优化方程来获得投资组合。


这个过程,在将想法转化为投资组合时非常关键,它可以使你的投资组合非常稳定。


如果简单只是基于某些特定规则进行投资,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下半年风格会相对均衡,追求稳定阿尔法需要多元化


问:我们来用基本面量化的思考模式跟方法论,我们去探讨一下,下半年机会在什么地方。第一个部分,我们想去讨论一下风格的选择。


王伟:一般而言,在指数增强策略或者较为平衡的策略中,我们通常不会过于强调在不同风格上有明显暴露。


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


尽管大小盘、价值成长是重要的收益来源,但预测这些因素非常困难。


它们与许多经济变量和投资环境紧密相关,并且这些关系通常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因此,在要求比较严格的相对收益基金中,我们通常不倾向于过多配置在这些风格上。


如果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给出一些看法,


决定风格的成因里面,宏观环境的因素更重要一些。


当下,毫无疑问,政策因素是最重要的,各国的政策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也知道,自今年开年以来,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而这种复苏正在逐渐展开。


这个节奏,虽然我们并没有非常准确的计量,但整体的方向是相对确定的。


然而,在宏观层面上,政策的取向尤为重要。而这种政策取向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分化的核心原因,我认为主要源自两个重要的基本面原因。


首先,源自安全形势和其他众所周知的因素。


以美国为例,由于它关注当期的经济增长,所以对币值稳定或债权人利益的考虑会少一些。


所以,它可能会采取较大幅度的财政赤字,比如明显超过7%,来支持经济。


公共部门的赤字实际上就是私营部门的储蓄,这解释了为什么实体经济看起来还不错。


然而,在国内,考虑更多的是币值稳定和债权人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面临能源方面的瓶颈,以往我们需要用储备货币——美元来购买原油等原材料,因为我们对能源和材料的依赖程度都非常高,特别是原油,占比高达60%以上。


所以,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一旦货币国际化,是否会减少这方面的影响?


因此这构成了宏观投资取向的一个因素。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


因为多极化的原因,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从比特到原子,原子实际上强调自主科技。


注重科技,实际上非常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个词在近年的政策文件中一直被提到。


高质量发展对应着真正的生产率的提升,而真正的生产率提升需要一个不会导致资产泡沫化的环境。


我们之前可以看到,央行行长在政策表述中提到,实际利率、资本回报率或实际经济增长率保持基本持平。


这意味着不会出现资金追逐存量资产的现象。


因为只有实际利率远低于经济增长,或者低于资本回报率的时候,才会发生这种现象。


所以这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


因此总的结论是,依赖政策或明显的财政赤字去支持经济,或者像以前那样实施大规模的刺激,我认为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存在短期内经济增长的目标,我相信未来整体经济将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


不太可能出现剧烈的脉冲式上行,也不太可能出现其他系统性风险。


基于这种考虑,我判断未来的大小和价值、成长会相对均衡一些。


总的来讲,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规律的话,


经济增长较为强劲或整体向上的时候,大盘表现会较好。


而在形势恶化时,小盘股票会相对表现较好,大盘股票则会较差一些。


而在价值、成长领域,同样也存在类似的规律。


但是事实上,我的观感是,成长股往往依赖于产业发展的趋势。


如果没有明显的产业发展趋势,实际上不太可能出现风格上的明显暴露。


我认为整体而言,


大小盘和价值成长将会相对均衡,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与过去不同。


如果是追求比较稳定的阿尔法的话,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


七、景气度框架将在下半年更为奏效


问:从景气度的框架来说,我们下半年有怎样的投资机会?


王伟:景气度实际上是基本面投资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且著名的分析框架。


正常情况下,景气度好意味着股价表现好。


当然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宏观事件的影响,比如疫情、疫情开放,还有政策影响,比如新能源政策的退出。


它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市场参与者产生一致预期,把未来的基本面在很短时间内price in。


这就会显得短期基本面,或者甚至一年以后基本面跟股价表现完全相悖。


这个时候,景气度框架就不太管用。


如果没有这样的影响,宏观上大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看法,


那么投资者会进行微观调研和分析,估计盈利情况。


这个时候,盈利超预期、业绩上的进展,就会转换成股价上的表现,此时景气度框架就是管用的。


展望未来下半年,暂时没有看到会发生一致性的重大事件来引导市场形成一致看法。


上半年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但我认为,这些影响可能相当程度上已经在股价中得到了反映。


因此,在下半年,景气度框架可能会更加有效,这是我的看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