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近期干散货运价上涨更多的是旺季效应,或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并未出现周期反转,主要是当前干散货供需两弱,未出现实质性的供需矛盾;
未来干散货板块能否向上,还需要需求端的催化,即国内经济复苏力度;至于高度,需要关注环保政策落地对运力的出清力度,力度越大,干散货板块上行高度也会越大。
得益于海型船运价的强势反弹,近期干散货运价持续走高,2023年8月7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为1145点,较年内低点增长116%。
(数据来源:Wind)
干散货作为航运中的其中一个细分板块,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因此,周期底部或者周期上行拐点处是配置干散货板块的最佳时机。
当前,BDI低位反弹,是否意味着干散货板块拐点将至,迎来配置时机?这需要从产业分析中寻找答案。
构建干散货投资分析框架
从供需两端判断干散货的走向和高度,供给端特点决定周期长度和强度,需求决定周期走向。
海运是全球最主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几乎可以运输所有种类、所有形态的商品,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海运在运输网络的分布、运输产品的范围以及运输价格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目前市场较为普遍的将航运市场分为干散货海运市场、油轮海运市场以及集装箱海运市场,其中集装箱运输主要用于下游制成品的运输,如汽车、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单位是TEU (标准箱);干散货运输主要适用于铁矿石、煤炭、粮食、水泥等上游初级产品的运输,单位为吨;油轮运输则主要适用于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等。
从海运结构上看,干散货运输是水上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克拉克森数据,干散货运输货运量占全球总货运量的比例超过40%。2018年至2021年期间,干散货运输占比保持逐年小幅上升趋势。
(2018年-2021年全球海运结构变化情况)
干散货周期体现的是干散货价格的周期性变化,BDI是板块景气度的衡量指标,即干散货板块的资本市场表现与BDI走势高度相关。
如何预判BDI的走势?这取决于供需两方面的变动。
需求方面:主要受运量和运距的影响。具体来看:干散货需求=海运量*运距=进口国终端干散货需求*进口海运渗透率*运距。
供给方面:主要受两部分因素影响——运力供给与航速,而航速主要影响运输效率,进而影响有效运力。即下一期船舶运力=当前现有运力+新船交付量—船舶拆解量。
新船交付量决定了即期市场运力的新增运力供给,可以用在手订单占现有运力的比例来衡量。船舶拆解量衡量的是退出市场的船舶运力数量,通常船舶拆解行为由船舶运营的盈利能力、船龄结构以及环保等因素决定。若盈利能力下降、船龄结构老化、环保政策趋严,都会导致船舶的加速拆解。
复盘历史,供给端特点决定周期长度和强度,需求决定周期走向。
周期长度:供给短期增加刚性(造船周期1-2年),长期退出刚性(船只寿命约25年),因此航运是典型的长周期行业,每轮大周期之间相隔超过10年。
周期高度:需求大幅增长能推动景气上行,但判断周期强弱需要看供给周期的位置。1947-2022年,干散货共有两波持续性较强的景气上行期,启动之前均能观测到较大程度的供给受限,例如船舶短缺或者船舶利用效率急剧下滑。
(1)1979-1981年:需求端,第二次石油危机,煤炭作为替代能源,海运需求激增;供给端,大量拆船和干散货船载重量增速下行导致供给不足,供需严重失衡,干散货运价大涨;
(2)2005-2008年:需求端,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基建投资加速的拉动,干散货海运需求增长;供给端由于大量拆船而紧缩,从而推升一波高景气周期。
那么,如何根据当前供需关系来判断干散货板块的走向和高度?
供需两弱,等待催化
干散货当前大概率是处于供需紧平衡的局面,处于周期底部。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扬,下游补库积极性高涨,加上全球港口压港严重,市场可用运力不时出现阶段性紧张局面,干散货航运市场大幅走高,BDI在10月上旬达到12年以来最高的5650点。
但2021年第四季度起,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印尼、印度、俄罗斯等国限制粮食、煤炭等干散货物出口,中国房地产和基建面临下行压力,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粮食等干散货进口需求减弱,干散货运价开始回落。
近期BDI运价持续反弹,2023年8月7日BDI指数为1145点,较年内低点增长116%,更多的是旺季效应。
(图片来源:Wind)
短周期下,干散货板块具备季节性,一般四季度是旺季,一季度是淡季,不过2017年后四季度能耗双控后,干散货季节性高点逐步从四季度提前至三季度。
供给端:
船东倾向于将原计划4季度交付的船舶推迟至次年年初交付,从而使船龄从账面上年轻了一岁, 因此四季度新船交付量的大幅下降导致了四季度新增运力的减少,从而将运费水平推高。
受船舶推迟交付影响,新船在春节前的密集交付临时推高了运力供给,运费水平随之下调。春节后,新船交付时间趋于平稳,运费水平随供给压力的减少而回暖。
需求端:
四季度是北半球粮食出口的旺季,同时钢厂,电厂等货主受冬季国内矿商停产,冬季供暖需求等影响的周期性补库存行为将四季度运费水平推高。
12月以后冬季补库存行情结束运费水平随之降低。春节后随着工厂陆续开工,南美洲粮食旺季到来,运费水平随之回升。
因此,近期干散货运价上涨更多的是旺季效应,或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并未出现周期反转,主要是当前干散货供需两弱,未出现实质性的供需矛盾。
需求端预期有所弱化。中国干散货海运贸易量占全球海运贸易量比重较高,而铁矿石、煤炭和粮食是影响干散货航运指数最关键的品种,占比超60%,因此需求端需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
而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面临压力,未来需求能否回升则取决于中国基建和地产生产端的开工情况,仍需等待基建和地产生产端的实际数据进一步验证。
供给端,在手订单占比低,老旧船占比高,具备出清潜力。
在手订单占比低:2023年6月,全球干散货手持订单数量为969艘,占整个运力的7.24%,处于历史低位;老旧船占比高:20年以上的超老龄散货船占比较高,达到13.65%。
且随着环保要求提高,运力存在进一步出清的空间,且存量运力仍需通过进坞改造及降速航行等方式满足要求,供给或进一步受限。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于2023年7月7日落幕,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获通过。今年修订后的GHG减排战略加强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要尽快使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考虑到不同国情的情况下,在2050年之前或该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截至2023年6月,干散货船舶数量为13324艘,干散货船舶年度运力同比增速为2.98%。
供需差:根据Clarksons数据,2023-2024年,全球干散货船舶供给增速分别为2.4%和0.8%,需求增速为2.4%和2.5%,供需差为0和-1.7%。
整体来看,干散货短期因旺季效应会出现上涨行情,但目前并未出现供需矛盾,处于供需平衡的局面,未来干散货板块能否向上,还需要需求端的催化,即国内经济复苏力度。
至于周期高度,需要关注环保政策落地对运力的出清力度,力度越大,板块上行高度也会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如果看完文章有收获,希望点击的点赞按钮,或者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以免费读哦,有问题也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