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王路泰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合成生物学技术具备高效、环保的优点,行业具备高景气度;
长链二元酸行业的产能扩展和生物基戊二胺新品开拓共同推动公司业务增长。
合成生物学是最近两年医药行业中一个非常火的前沿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各种化学品,摆脱了以往化工合成的高能耗、高污染方式,而且反应条件也更温和,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多种物质,并产生了诸多细分领域的优秀公司。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二元酸领军企业凯赛生物,最近走势就非常强劲,摆脱了医药行业低迷的影响。
凯赛生物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能在长链二元酸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公司目前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呢?接下来我们就跟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合成生物学技术高效、环保,行业具备高景气度
合成生物学是最近两年医药行业中一个非常火的前沿领域。2010年以来,合成生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合成生物技术行业全球融资规模不断扩张。
近年来合成生物产业各细分市场维持高增速水平,CB Insights预计2019-2024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8%,届时市场规模约189亿美元。这一领域成为全球医药行业中少有的高增长行业。
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化设计理念,以可再生资源或大宗有机分子为原料,通过生物代谢过程等替代传统化工合成过程,实现可循环、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制造路径。
从合成过程角度,合成生物技术以细胞代谢/酶催化替代传统化工过程,且通常温度、压力等条件温和,可降低生产成本;从原料角度,微生物/酶催化可以用CO2、生物质、工业副产物等为底物,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具备显著的环保和循环经济等优势;从合成产物角度,依托微生物代谢途径有望得到传统化工过程难以合成的产物,实现新物质的创造。
以凯赛生物从事的长链二元酸为例,根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减排潜力将达到50%-70%。
目前合成生物学在化工领域已有多种成品,以葡萄糖为原料,戊二胺、己内酰胺、己二酸、琥珀酸、戊二酸等物质在理论上可以被生物合成。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2030年,将有超过25%的有机化学品和20%的化石燃料由生物基化产品替代。
长链二元酸行业的产能扩张和生物基戊二胺新品开拓共同推动公司业务增长
凯赛生物是国内长链二元酸制造领域的开拓者,2003年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产业化,并逐步完成对化学法同类产品的市场替代。公司目前产品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以及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香料、汽车、电子电器、日用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从业务占比来看,目前长链二元酸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为85.88%,为占比最大的业务,生物基聚酰胺占比为9.47%。公司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公司拥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能11.5万吨,能够生产从十碳到十八碳的各种产品,下游客户覆盖杜邦、艾曼斯、诺和诺德、赢创等全球著名化工、医药企业,产品产销两旺。
公司之所以能在长链二元酸领域占据龙头地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性能优势:公司能够提供多种品类的长链二元酸产品,可生产从DC10到DC18的长链二元酸,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且在多个参数及指标上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公司的长链二元酸于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多年培育市场,客户粘性高:在过去的20年间,公司对长链二元酸市场从前期的发酵生产到后边的孵化工艺质量标准及应用进行了全流程的开发,把下游客户培育起来,以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逐步主导市场。除了帮助客户解决在生产中的各项问题外,公司还积极配合下游客户深度研发产品的潜在应用,针对客户的需求按照专门的质量标准与产品规格去供应,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主要下游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3)成本优势:相对蓖麻油裂解法,公司生物法癸二酸具备成本核心优势。由于纯度更高和原材料价格更低,有机构测算,公司生物法癸二酸原材料总成本为21,876元/吨;而蓖麻油法癸二酸法总成本为34,554元/吨,高于生物法12,678元/吨,在减去副产品营收后成本为23,956元/吨,高于生物法2,080元/吨。
此外公司还有戊二胺产能5万吨/年、生物基聚酰胺产能10.3万吨/年。在建产能方面,公司2020年10月与山西综改区管委会共同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包括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和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
生物基戊二胺可与二元酸合成系列聚酰胺俗称尼龙,市场下游主要为纺织、工程塑料两大领域,需求量稳健增长,现有的聚酰胺市场约有800万吨市场规模。
公司的戊二胺主要用来自用,即与不同碳数的二元酸合成性能各异的聚酰胺。目前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开发了300多家客户并开始形成销售。目前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在建,预计2023年部分投产试车。
长链二元酸行业的产能扩张和生物基戊二胺新品开拓共同推动公司业务增长。2021年公司收入21.97亿元,同比+46.77%,2022年收入24.41亿元,同比+11.09%,2016-2021年CAGR为18.79%。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32.82%。2016-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CAGR为33.11%。
从公司未来的增长来看,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公司的业绩仍将持续增长。Wind一致预期显示,公司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接近30%,公司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公司的股价对应的2023年PE为58倍,PEG略大于1,估值相对较高。考虑到合成生物学行业的前景广阔,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可以持续跟踪,逢低布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