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王路泰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恒生电子是证券业数字化领域的龙头,竞争格局稳固;
AI有望带来公司收入的推动,但需要等到业绩落地。
在AI的下游应用中,证券行业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投研、风控和合规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带来证券行业数字化投入的提升。
那么AI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恒生电子是证券业数字化领域的龙头
恒生电子是国内证券行业数字化领域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过程。在中国证券业IT解决方案市场,近年来其市场格局较为稳定,恒生电子常年居首位,大多数产品线市占率均超过了50%,其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金证股份。
从产品线布局来看,恒生与金证股份布局最广,基本涵盖了证券IT、资管IT、基金IT的绝大多数前中台后系统。
恒生电子投资管理系统在各类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有高市占率和显著竞争优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抓住下游行业的成长红利,市场战略明确。恒生电子在1998年就开始发展涉及基金公司业务的IT系统。随后在信托机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初期,公司大力拓展信托机构客户。对比之下,金证股份的市场拓展步伐稍慢于恒生电子。
2)以投资管理系统为核心,完善其他销售系统、估值系统产品线。恒生电子始终以投资管理系统作为业务主线,投资管理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对该类系统具有较高的依赖,从而增加客户黏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推广其他边缘产品线的便利性。
3)始终坚持金融IT行业的大方向。恒生电子当前非金融业务整体规模较小,对比而言,金证在2003年为应对金融行业的低迷态势,开始涉足电子政务,此后从事部分产品销售等业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专注度。
恒生电子的行业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各大类型金融机构业务。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恒生电子将公司业务划分为:大零售IT业务、大资管IT业务、企金和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IT业务、互联网创新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共六大板块。从业务结构上看,大资管与大零售IT业务2022年分别贡献营收为28.05、15.3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43.1%、23.6%。
1)大零售IT业务主要包含证券经纪IT、财富管理IT业务。
其中证券经纪IT业务主要服务的客户对象为券商经纪业务部门,主要功能为提供账户管理、资金清算结算、委托订单管理、接入服务(与交易所、中登等交互)等。
财富管理IT业务主要服务的客户对象为银行、券商、三方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营销、销售、客服部门,以及银行、券商托管外包部门,主要功能为财富规划建议、金融产品管理、理财销售交易、投顾业务运营、客户营销/服务、投资人服务等。
2)大资管IT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IT、机构服务IT业务以及运营管理IT业务。
其中资产管理IT业务主要服务的客户对象为证券、基金、保险、银行、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相关部门,主要功能为协助机构建设完整的投研流程,辅助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决策,为交易员提供交易平台。
机构服务IT业务主要服务客户对象为券商的机构业务部门,主要功能为支持券商向境内外机构客户提供投资交易、合规风控、低延时交易、代理交易、策略算法等相关服务。
运营管理IT业务主要服务的对象为基金、券商资管、银行、信托、保险资管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运营部门,核心产品为过户登记系统、估值核算与资金清算系统等,主要功能系为金融机构中后台部门提供运营保障。
近年来,公司的业务稳定增长,收入规模持续提升,三年来的复合增速在20%左右。
从业务结构上看,大资管与大零售IT业务仍然为公司的两大基本盘,在营收规模高基数的情况下,仍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公司收入仍主要来自于境内市场,2022年境内市场营业收入占比为96.37%。
恒生电子长期受益于证券信息化建设,AI的利好更多体现在情绪层面
长期来看,恒生电子的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证券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而AI有可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业务增量,目前来看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十四五”规划顶层设计中明确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任务,随着分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稳步推进,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我国银行、保险与证券三大金融机构合计技术资金投入为2,691.9亿元,2024年预计合计技术资金投入将增长至5,754.5亿元,期间CAGR将达到20.9%的较高双位数水平。
就各大类型金融机构投入占比上看,我国证券机构技术资金投入目前占比较低,2020年占比仅为三大金融机构合计投入的9.8%。随着未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全面注册制实施、金融产品创新等多项措施持续发力,将为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证券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占比预计将增长至23.4%,较2020年增幅达13.6pct,在三大金融机构中占比显著提高。
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向发达市场转换进程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增加,我们预计,国内证券机构未来营收有望获得持续、较快增长,从而带动相关信息技术投入需求提升。
目前,恒生电子的产品在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公司的产品线基本涵盖了证券IT、资管IT、基金IT的绝大多数前中台后系统,在证券经纪业务核心交易系统、买方投资管理系统等都受到客户青睐。这些优势使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并拥有更良好的边际收益。
金融科技行业本身的技术要求较高,相对于行业内新进入的竞争者,公司拥有近三十年的持续经营经验,市占率在50%左右,获得了对众多客户的认知并积累了客户服务能力,使得客户对于公司产品的认可度较高,而金融机构的需求属性(稳定、安全、长期优质的服务)又使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行业技术领先公司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公司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历年来,公司在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费用投入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共计23.46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36.1%,远高于行业中位数17.0%和各大可比公司;2022年公司研发相关人员数量为701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达52.1%。持续行业领先的研发投入水平,保障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新产品开发及迭代中,能够洞察金融行业业务变化及技术升级,推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恒生电子正在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中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等多个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为金融机构赋能。
2023年2月公司宣布已接入百度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将积极探索生成式AI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场景的应用融合。伴随着国产大语言模型取得突破,6月28日公司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首次公开发布。LightGPT在包括金融专业问答、逻辑推理、超长文本处理能力、多模态交互能力、代码能力等在内的金融大模型能力评测中均有不错表现,处于业内领先水平。LightGPT将于9月底完成新一轮的金融能力升级,并开放试用接口。
但是目前AI能为恒生电子带来的业务增量尚属未知,更多的是市场情绪的提振。恒生电子在证券信息化领域无论是产品线丰富度、客户数量还是数据积累程度以及研发资源都要好于同行公司,如果说这个行业有可能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AI产品,恒生电子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从估值上来看,公司当前的股价对应的2023年的估值为40倍左右,估值水平处于近年来的平均水平。考虑到目前市场情绪比较低迷,我们觉得公司股价仍有回调压力,而上涨驱动力的出现需要观察AI技术在金融领域落地后的订单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