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财通资管易小金:跳出医药做医药,今年投资两大主线
免费 2023-07-18 15:00

财通资管易小金:跳出医药做医药,今年投资两大主线

文章所属专栏 大咖把脉二级市场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20:5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原文标题:《打造底仓产品,财通资管易小金:跳出医药做医药,今年投资两大主线》,头图: 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不少在春节前有所起色的板块又开始回到不温不火的状态。


其中就包括在低谷挣扎了两年,去年九月底刚见到曙光的医药。


不经意间,中证医疗指数已经跌破了去年九月份的低点,回到了2019年8、9月的位置。


来源:choice,截取时间段:2022.9.1.—2023.6.30


不过,指数虽然在跌,医药基金中却有脱颖而出的产品。


例如易小金管理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基金A,截至2023.6.30,今年上半年实现回报14.44%,在晨星中国基金业绩一年期排行榜中,健康产业A在72只同类医药基金中名列第1。(数据来源:晨星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基金去年表现也可圈可点。


财通资管健康产业A在2022年取得了3.84%的收益率,同期全指医药指数下跌了21.16%。


也就是说,在医药指数大跌的情况下,基金在2021年11月成立以来逆势实现正回报,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此前,易小金在上一家公司所管理的两只产品业绩同样亮眼。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7.7


夏日的一个下午,投资报与易小金进行了一场关于医药投资的深入交流。这是一位非常直率、真诚的基金经理,2个多小时间,他将这些年自身投资方法的迭代,对医药产业、企业经营周期的揣摩,对社会变迁、A股生态的思考,对下半年的市场机会等都一一娓娓道来。


在数万字素材基础上,最终凝成了这篇精华访谈,先来看我们提炼的基金经理投资画像。


一、行业分散、个股集中,打造底仓产品


易小金希望,自己的基金能够成为投资者在配置医药时的底仓产品。


“底仓型”基金的特点是,它的收益率未必在某个阶段内冲得多高,但在长期来看,表现通常是相对稳健的,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持有体验。


秉承着这样的目标与理念,易小金通过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组合。


行业分散的逻辑很明确——如果在单一赛道上仓位过重,虽然短期弹性很大,但风险无疑较高,净值可能大起大落,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体验也不会好。


而医药作为一个内部子行业众多,并且各个板块表现常常分化的大行业,它有足够的复杂度来支撑易小金在医药内部做出行业的分散化配置。


从他过往持仓也能看出,前十大重仓基本分布在4~6个子行业中;


以前述健康产业A2023年一季报为例,易小金的重仓股分布在5个子行业上,包括中药、化学制药、连锁药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配得重的中药上权重也只在20%左右。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风险提示:重仓股仅代表历史持仓,不代表未来投资或目前持仓,不构成投资建议。


另一方面,易小金不会以打包买入的方式去配行业,而是精选公司。


就像他配中药一样,并不会把所有中药公司都买一遍,配置的是OTC的龙头和院内中药处方药的龙头,只有这两个公司拿的比较重。


从过往持仓来看,易小金组合的前十大集中度基本都在60%以上,高时能达到70%。


相应地,易小金组合中的股票数量也很少,有效持仓一般仅有20只个股左右。


以2022年年报时持仓为例,基金全部持仓中只有22只个股,且最后3只股票占基金净值比例均不足0.1%。


而其余的19只个股中,即使是其中权重最低的个股也占2.89%,这无疑是在个股上非常集中的做法。


在个股集中的做法下想要取得优秀的业绩表现,选股的高置信度必不可少,这相当考验基金经理的选股功力,既要能勇于承认错误,又要有自信,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二、选股核心点,寻找前瞻指标+周期共振


那么,怎么才能选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易小金的投资框架,核心的一点就是关注公司或行业的前瞻指标,寻找产业发展周期向上、即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标的。


具体来说,前瞻指标有很多方向,易小金举了两个最为常见的例子。


一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投建之后,企业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建设期,当建设期、调试期渐近尾声后,可能马上就要进入收入爬坡的阶段,也就是利润释放期。


利润释放期往往是市场开始反映、股价开始走高的阶段,如果能提前在建设期或者调试期发现征兆,就能在更好的位置布局。


二是企业的销售人员扩张。


当公司扩充自己的销售人员队伍时,可能意味着公司拥有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利润水平的机遇,这是可以关注的前瞻指标之一。


正是应用这类前瞻指标,易小金非常早地就挖掘到了一只10倍股。


最早在2017年时,易小金就关注到,一家口腔企业的某季度业绩超出了市场预期。易小金迅速地去寻找超预期的原因,并且得出结论,超预期的原因,来自于前期的产能投放已经度过盈亏平衡期,进入爬坡期。


爬坡期内,企业的利润往往会高于收入的增长,进入利润的快速释放期,这对股价来说通常将是最好的一段时间。


而当时不仅公司刚好处于利润释放的起点上,同时主营业务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产业周期向上,多周期共振,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投资机会。


事后来看,这笔投资也是非常成功的。


三、寻找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组合的底层驱动力多元化


除了关注寻找前瞻性指标外,易小金投资框架中另一条支架是,始终要挖掘表象背后的真谛。


业绩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业绩增长的驱动力可持续,那么这或将是一个中期的投资标的。


而如果业绩增长只是一个偶发因素,也许并不算是好的投资机会。


比如对中药板块的前瞻配置,


易小金发现,其实很多中药公司的业绩增长,在2021年下半年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是,这些公司的增长被当时的CXO或者消费医疗的光芒掩盖了。


更重要的是,中药公司业绩的质量相比之前有较大的提升改善,而且是有一定可持续性。


比如他重点关注的一家中药公司,过往10年业绩基本上是零增长,一直在调它的经营结构。过往若干年,中药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政策压力。


这个公司它自身的经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对它整个的影响冲击已经过去了。在2021年后,它的增长可持续性就更强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指标,易小金认为,市场一定会认知到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


而像业绩增速的绝对值、增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是市场一定会去重新定价的东西。


落实到投资上,易小金在2021年时在中药板块就已略有配置,在2022年“逢低加仓、越跌越买”。


从定期报告的前十大重仓来统计,2022前三个季度内,中药的仓位逐渐从一季度时的6.2%、二季度的9.18%,加到了三季报时的15.18%。


而中药指数就是在2022年9月跌到一个低点,之后相对医药行业整体有明显的超额收益,易小金在中药低点时的加仓,也为基金组合贡献了较好的超额收益。


而在摸清了增长背后核心的驱动力,易小金会将组合的底层驱动力来源配置得尽量多元化;将底层驱动力分散,这样,即使其中某一项受到影响,也会减弱组合受到的冲击。


四、捕捉政策变化信号,前置判断可以更聚焦+避雷


A股市场的投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变量,这几年的医药板块投资更是如此。


在与易小金的交谈中,他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对宏观政策语境的理解。


易小金认为,政策变化通常不是突然的,往往有很多前置的铺垫。


因此,如何捕捉到这些前置的信号至关重要。


比如,今年前段时间,政府文件中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对扩大内需的看法,这其实就是指引投资增加配置内需,并且少配外循环公司的信号。


凭借对政策语境的感知,易小金之前曾避开“雷区”,像生长激素的集采、OK镜的集采等,这也是他这两年超额业绩的一个来源。


同时,回避某些细分领域的前置判断,还可以帮助减少很多无用功。


比如,如果不看好某一领域,就不用关注扰动数据,可以更加聚焦,集中精力去研究看好的方向。


先来看投资报提炼的交流要点与金句:


1、A股是一个趋势性比较强的市场,更多的时候重质不重价,就是说15倍可以跌到10倍,50倍可以涨到100倍。


背后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产业趋势的看法。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估值更多的是对业绩增速的绝对值、增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个反映。


一旦市场对这几方面达成共识,对估值的容忍就会比较高。


2、院内临床价值提升,这是我们今年觉得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向。


今年我们的大环境是,外部需求疲软,


所以我们国内需求确定性最强的这部分,就会给一定的溢价,这是我对今年整体一个大的判断。


至少是在目前来看,我们更多关注内需里面的刚需部分,院内诊疗就是刚需。


3、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跳出医药做医药,


跳出行业的局限性,去看待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内部的思维碰撞,会变成多头对多头、或者空头对空头的竞争,也就失去了意义。


了解其他投资者如何看待医药行业,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宏观视角。


找寻企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六里:请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框架。


易小金: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大的判断,就是我们对整个大的医药健康产业肯定有一个宏观的判断。


那么怎么去把握医药行业大的产业趋势呢?


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个点是,对整个产业发展规律的认知。


每个行业它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律,我们要对整个行业发展规律有所认知。


第二个就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


第三个就是,要有对政策变化的感知。


这是自上而下比较重要的三个点。


自下而上是相对来说比较共识性的东西。


就是根据对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节奏、股价的位置等因素的判断,来决定自下而上个股的选择。


六里:具体来说,选股会关注哪些因素?


易小金:主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万法归宗,纲举目张,本质上还是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问题。


我们要知道,这个行业里面的企业,它竞争比拼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打个比方,大家都喜欢业绩高增长的公司,那么业绩高增长它的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驱动力是可持续的,这个股票可能就是一个比较中期的投资标的。


如果业绩增长是一个偶发因素,就不一样了。


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力会有不同的要求。


但是反过来想,往往表现优异的企业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我们希望找到这种共性的特征。穿透到最后,人的因素可能会更大一些。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要穿透到它后面去找业绩增长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一定要是在较长时间维度上可以持续的东西。


找到促使企业业绩增长的前瞻指标


六里:想要找到高增长的公司,如何找到业绩增速的前瞻指标?


易小金:大家都喜欢看利润表的最后一行,利润增速的绝对值,


但其实核心的是,要找到企业经营的关键步骤,找到关键词。


有个很简单的例子,企业的固定资产投下去之后,它一定会有一个比如说两年左右的建设期。


建设期建完之后,它一定会有一个调试期。


当它的产能调试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可能马上就要进入收入爬坡的阶段。


或者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产品它现在要扩张销售队伍,销售人员的扩张就是一个很好的前瞻指标。


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核心的问题就是,找到企业经营的步骤和具体情况,那么就能找到促使它业绩增长的前瞻指标,也就很容易走在市场的前面。


重质不重价,价格是最后的因素


六里:很多热门医药股的估值长期偏高,你是怎么权衡估值的?


易小金:A股是一个趋势性比较强的市场,更多的时候重质不重价,就是说15倍可以跌到10倍,50倍可以涨到100倍。


背后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产业趋势的看法。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估值更多的是对业绩增速的绝对值、增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个反映。


一旦市场对这几方面达成共识,对估值容忍就会比较高。


所以这是我的看法。


在A股,在我们的框架中,我们将估值是放在最后考虑的。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行业,是公司,股价位置放在最后。


股价的位置,包含估值,包含交易结构,这是我们最后考虑的因素。


我从来不会因为股票很便宜就去买它。


两大主线,院内诊疗价值提升院外的自我诊疗需求


六里:对于今年的医药板块,后续你是怎样看的?


易小金:首先,我们比较明确地提出来,今年大概率要比去年好很多,应该处于一个结构性行情上涨开启的阶段。


第二,我们要找的是契合医药本身主线的方向,要找到医药内部能够结构性增长的行业。


这里面一个比较明显的机会就是,院内诊疗的临床价值提升。


这条线包含中药,包含创新药,包含高质量仿制药。


第三就是,院外的自我诊疗需求。


在国外同一阶段的情况来看的话,这可能是比较明确的一个机会。


第四个,我们也要注意,站在全市场基金的角度去看医药。


在今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AI+医药,或者中特估+医药,或许也会有些机会。


刚需医疗的复苏


六里:怎么看医药的复苏?


易小金:首先,基于低基数的复苏,在资本市场里面很难构成大的投资机会,这是我的第一个观念。


更多的还是我们讲的,院内临床价值提升,这是我们今年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复苏,的确是在复苏,但更多是刚需医疗的复苏。


所以,我们强调院内临床价值提升这条线,是今年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这里面有个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我们的大环境是,外部需求疲软,


所以,我们国内需求确定性最强的这部分,就会给一定的溢价,这是我对今年整体一个大的判断。


至少是在目前来看,我们更多关注内需里面的刚需部分,院内诊疗就是刚需。


重配中药的触发因素透过第一层想到第二层


六里:对中药的配置对业绩有不小的贡献,今年中药板块也收获正收益,配中药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哪些呢?


易小金:其实中药很多公司的业绩增长,在2021年下半年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是这些公司的增长被当时的CXO或者消费医疗服务的光芒掩盖了。


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中药板块本身,公司业绩的质量相比之前有比较大的提升和改善。


像我们重点关注的一家公司,它过往十年业绩基本上是零增长,过往十年它基本上就在调它的经营结构。


因为我们也都知道,过往若干年内,中药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政策压力,包括中药注射剂的整顿等等。


这个公司它自身的经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调整,所以它整个的影响冲击已经过去了。


所以,到了2021年之后,它的增长可持续性就更强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指标,市场一定会认知到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增速的绝对值、增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是市场一定会去重新定价的东西。


这是我去买它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很多人觉得中药业绩好是因为疫情,这是市场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分歧。


如果后面有契机能够让大家认识到,中药的利润在持续向好,那就还有机会。


所以,当某个信号出现的时候,我们要透过第一层想到第二层,解读市场会怎么理解它。


跳出医药做医药抛开行业的局限性视角


六里:前面提到投资主线,每个阶段怎么找到这些不一样的主线?


易小金:本质上,这就是一个思维层次的提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点,中国的情况可以在其他国家找到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一旦形成,


在某个特定阶段会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主线,并且持续相对比较长的时间。


第三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跳出医药做医药,


跳出行业的局限性,去看待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内部的思维碰撞,会变成多头对多头、或者空头对空头的竞争,也就失去了意义。


了解其他投资者如何看待医药行业,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宏观视角。


不基于月度数据作决策从中长期看产业驱动力


六里:医药行业经历了比较长的一个熊市,这个过程当中有什么体会吗,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易小金:说实话,整个过程就是不断调试。


去年4月底的时候,医药板块见底了,当时涨的最好的股票是消费医疗和CXO。


这就是2020年之后的肌肉记忆,基于肌肉记忆的惯性交易涨得最好。


但是,我们没有这种持仓,所以很焦虑。


后来我想明白了,驱动力已经改变了,产业的趋势也改变了,不能简单地套用以前的模式。


但在某个阶段,可能会跑输市场,这个过程肯定会感到焦虑。


我一直强调把问题看清楚一点,看明白一点,要深入了解行业的规律,对产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不是基于简单的月度数据去做决策,而是从中长期维度去看待公司,对结果我是大概能够预期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焦虑情绪。


组合构建要通盘考量,缩短买入后兑现的时间


六里:相比于之前,现在的投资上有什么变化?


易小金:复盘上一个阶段的投资,组合更多是一个研究员组合,内部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没有组合构建的视野。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组合构建上,我们会有一个通盘的考量,决定板块配置的比例,然后再去选个股。


这不是拼图,我一定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里面,有一个组合管理的思路在里面。


第二个变化就是,过往对于买入之后兑现时间点的考量不够精准。


就是说,我看好一个公司,我就买它,不去管市场怎么看它。


这其实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要去优化它,缩短兑现的时间点。


从我看好到市场看好,这中间的时间要缩短。


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发现前瞻指标,还要知道市场如何去解读它。


真诚、开放、不断进化


六里: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投资风格或者性格,你会选哪几个词来概括?


易小金:我觉得投资风格是根据个人性格匹配而定的,两者是比较自洽的。


所以,找到与自己性格匹配的投资风格很重要。


所以,第一个是真诚。


第二,开放也很重要。


第三个是进化。


市场不断变化,如果你一直没更新迭代,就很难应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作者:投资报,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