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估值创新低,哪些消费医疗公司未来有投资机会? | 行研
2023-07-24 17:32

估值创新低,哪些消费医疗公司未来有投资机会? |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4:50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王路泰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眼科医疗的复苏情况在消费医疗中表现最好;

  2. 眼科服务的成长逻辑好于上游的眼科器械。


消费医疗板块是医药行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医疗机构提供的这类服务虽然具备医疗属性,但是患者的消费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择期性,是医疗行为中具备消费属性的一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消费医疗行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消费医疗行业今年以来比较低迷的原因。

 

从股价表现来看,年初至今,口腔、眼科、医美这些诞生大牛股的热门行业纷纷熄火,个股表现也非常差。目前消费医疗行业的股票估值已经处于近两年来的底部区域,板块是否迎来配置时机,哪些公司更具投资价值呢?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眼科的复苏情况较好

 

之所以消费医疗这一曾经的明星赛道今年以来表现比较差,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疫情过后,居民的收入预期发生了改变,消费信心也在持续走弱,这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而具备消费属性的医疗活动多数具有非必要性和择期性强的特点,在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受影响的背景下,这类具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活动也受到了影响,消费者纷纷取消或者推迟了医疗行为。

 

体现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医疗机构的收入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这体现在人流量和客单价两个方面,而且必要性越弱的消费行为,受影响越明显。

 

具体来看,医美、口腔、眼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调研数据显示不同的细分领域的复苏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别:

 

1)医美下游部分头部终端机构6月流水只恢复到19年同期的80%-90%左右,延续了4、5月以来的低迷势头,并且在客流有小幅恢复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也要打较大的折扣,新用户的增长也明显放缓。

 

2)口腔医疗机构高客单价的种植和正畸业务也受到了影响,正畸的单价更高,影响更明显;而种植体集采降价后,种植量虽然有30%左右的上升,但无法弥补种植体降价的影响,整体收入仍然有所下滑。

 

3)只有眼科医疗机构的增长相对稳定。屈光、视光等高价值的眼科医疗活动下游的需求客户以青少年为主,他们有求学、考公、参军的需求,这是非常刚性的需要,父母有非常强的支付意愿,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不大。

 

我们从眼科医疗机构的一季报中就可以看到,眼科专科医院的一季报普遍比较好。最新的一线调研数据表明,5月份因为有新冠二次阳性的影响,爱尔眼科的客流量有所下滑,但也达到了预期量的90%。到了6、7月份,就诊量已经恢复了快速增长。华厦眼科的调研同样反馈二季度的业绩增长情况较好,二季度收入环比一季度有所增长,上半年业绩的增速会大于第一季度的增速。

 

由此可见,消费医疗机构今年上半年的复苏情况差距较大,复苏情况最好的是下游需求最刚性的眼科医疗,口腔和医美的复苏情况较差,口腔种植是量增价跌,医美是量价齐跌

 

展望未来,口腔和医美行业的投资机会出现更多需要等待消费复苏逻辑的验证。口腔种植体的降价具有一次性的特征,今年上半年价格下调到位之后,如果明年上半年的就诊量能持续增长,量增价平就会成为口腔行业明年上半年的成长逻辑,板块的投资时点就会到来。

 

而医美行业的医疗属性最弱,更多的是消费属性,短期的业绩波动很难印证行业长期的增长逻辑,医美行业投资时点的出现需要等到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的确认。

 

因而短期来看,复苏逻辑得到确认的只有眼科行业。

 

眼科服务的成长逻辑好于眼科器械

 

如上所述,既然眼科行业的复苏情况在消费医疗中是最好的,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更值得关注呢?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说,下游眼科服务的成长逻辑要好于上游的眼科器械公司。上游的眼科器械企业都不免会受到集采的影响,无论是人工晶体还是OK镜,都存在集采降价的风险。比如以OK镜为主要收入的欧普康视,在集采的压制下,股价持续低迷,以2023年的业绩计算最新的估值已经降到了34倍的市盈率水平,股价也只有最高价的30%左右。而且集采降价的压力将会长期压制公司的股价,并随着集采消息的出现而反复波动,长期增长的逻辑已经被破坏。

 

更重要的是,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眼科器械这种产品型生意的稳定性也不高,价格波动、产品更新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在这一点上,医疗服务机构就有明显的优势。具备品牌影响力、医疗水平高、有较好的患者基础的医院具备长期稳定的经营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

 

因而在眼科产业链中,我们更看好眼科服务机构,这类公司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盈利能力强,也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眼科医院有明显的高壁垒,主要是由于眼科医院扩张比较难,医院、医生和患者都是稀缺的资源。

 

眼科医院对设备的依赖高,因而投资门槛远高于口腔医院,盈利周期也更长。前者的投资门槛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而口腔机构的资金门槛可以低到百万水平。眼科医院的投资门槛高、盈利周期长,这给扩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眼科疾病的技术门槛很高,手术风险大,因而对医生的要求也特别高。而高年资的医生不仅数量少,薪酬也更加高昂。医生资源也是眼科医院的扩张瓶颈。

 

目前国内上市的这些眼科医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深耕区域性市场的眼科机构,代表性企业是何氏眼科;一类是全国性的眼科品牌,以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为代表。而真正把两种模式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市场下沉和全国扩张相统一的,就只有爱尔眼科,这是因为爱尔眼科具备其他眼科机构不具备的规模优势,因而能做到区域深耕和全国覆盖的有效平衡。

 

正是因为爱尔眼科能做到全国扩张和区域深耕的有效结合,因而它既不像其他全国性扩张的眼科机构一样因为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实现协同作用而导致盈利能力低下,也不会因为聚焦于单一地区导致业务会出现大幅波动,从业务的确定性上来看,爱尔无疑是最高的。

 

从未来业绩增长上来看,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扩张,这几家眼科机构未来的增速差别并不太大,只是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2022年的业绩基数小,导致未来三年的表观利润增速比较高。从估值上来看,这四家公司中何氏眼科的估值最低,性价比最高。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目前消费医疗行业中眼科的复苏好于口腔和医美,而眼科行业下游的医疗机构成长逻辑好于上游的眼科器械,值得重点关注。具体到哪家医疗机构,我们之前曾写过多篇文章分析过它们的优缺点,从当下来看,增长确定性最高的是爱尔眼科,估值最有优势的是何氏眼科。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