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天坛生物今年以来浆站获批加速,再加上疫情可控后采浆活动恢复,未来收入增长具有支撑;
天坛生物的高吨浆利润产品放量,盈利能力也有望改善。
与中药板块一样,血制品行业也是疫情受益板块。
随着疫情期间血制品“静丙”被先后写入多地的诊疗方案与专家共识,市场对血制品的认知度提升,需求增长,景气度较高。二级市场表现也比较亮眼,2023年初至今,除中药外,血制品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医药板块。
而天坛生物作为血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将率先享受行业成长红利,公司2023年1季度的业绩高增长也验证了上述观点。20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长83.30%,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09.23%,扣非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18.19%。
在上述背景下,天坛生物的二级市场比较活跃。2023年年初至今股价涨幅11.59%,超血制品板块同期9.22%左右的涨幅(截至6月28日)。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
那么,在股价已经有所上涨的基础上,天坛生物未来投资机会如何?关键在于,公司的业绩增长未来能否持续,接下来详细看一下。
浆站获批加速,业绩增长有支撑
浆站资源是血制品行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而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拥有单采血浆站最多的血制品企业。2022年度采浆规模突破2000吨,在营浆站数量60家,占国内采浆总量和浆站数量的比重均在20%左右。
同时,今年以来,公司浆站获批加速,有望驱动公司2023年业绩增长加速。2023年1-5月,公司浆站已经获批12家,超2019-2022期间合计获批的8家浆站。
再加上,截至5月末公司尚有30家浆站筹建中(占到已在营浆站72家的40%),在背靠国资股东的背景下,未来两年可能迎来浆站许可证集中获批,从而支撑公司未来收入的不断增长。
即,公司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长具有支撑。
高吨浆利润产品放量,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血浆蛋白中的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成分占比分别为60%、15%和1%,相对应白蛋白类(一般用于失血过多的血容量扩充)、免疫球蛋白类(增强免疫力)、凝血因子类(凝血)产品提取难度逐渐增加,吨浆利润贡献也依次提高。
根据PPTA数据,1吨血浆平均大约可生产2500瓶白蛋白和1700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测算若仅生产白蛋白类产品和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血制品企业,吨浆收入大约在200万元/吨左右,毛利率在50%左右;若企业能生产凝血因子类或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吨浆收入和毛利率都有望大幅提升。
注:静丙、特免未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八因子、PCC均为凝血因子类产品。
天坛生物关于血制品的主流品种均有覆盖,但是以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类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凝血因子类产品自2021年起才有产品上市。在国内凝血因子类产品供不应求下,公司的凝血因子类产品有望快速放量,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带来盈利能力的改善。
公司的凝血因子类产品布局情况如下:
1)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用于B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治疗
2021年4月,天坛生物旗下子公司成都蓉生完成了血液制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申报,并通过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2021年当年公司获14批次的批签发,2022年批签发增长至29批次,同比+107%,市占率提升至11.2%,销售规模快速扩大。
2)人凝血因子VⅢ:用于A型血友病的替代治疗
2021年,天坛生物旗下子公司成都蓉生研发的200IU(10ml)/瓶规格的人凝血因子VⅢ产品获批上市,公司人凝血因子VⅢ批签发量及市占率开始爬升,但市占率还较低。
3)人纤维蛋白原:多用于患者进行大手术的止血
公司旗下的成都蓉生在研产品人纤维蛋白原目前已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并通过药品注册核查(药学)和GMP符合性二合一检查。该产品待获得注册批准文件后方可组织生产,届时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故,整体看,随着公司浆站获批加速,以及高吨浆利润凝血因子类产品的上市放量,公司的业绩增长有望持续,仍值得关注。
那么,投资节奏如何把握呢?
短期未有更多利好下,高抛低吸的操作或更合适
年初以来,公司股价在上涨的情况下,也带动估值提升。
若结合机构预测公司未来3年的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19%看,公司当前43倍的滚动市盈率不算低。但对比同类企业派林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的利润和PE-TTM的情况,PEG均在2倍左右,可看出市场对血制品板块给的估值溢价较高,公司的估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考虑到公司2021年、2022年的滚动市盈率大部分在35-50倍之间,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和16%看,妙投预计天坛生物的短期估值可能会在35-50倍之间波动,在短期未有更多利好的情况下,高抛低吸的操作或更合适。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