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基金经理眼中的五大主流板块投资机会与逻辑
2023-06-27 15:02

基金经理眼中的五大主流板块投资机会与逻辑

文章所属专栏 基金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2:45

头图来自:《大空头》剧照


今年以来行情持续性较弱,板块轮动迅速,在弱复苏的背景下,景气度拐点向上的行业少,因此市场主要在交易各种预期,有预期同时不太需要短期内有业绩兑现的主题是存量资金追逐的焦点。因此从主线来看,AI大模型带来的TMT板块投资机会,无疑是多家公募基金看好的方向。AI之外,中特估、受益于复苏或者存在预期差修复机会的板块也被部分公募看好。

 

如富国基金认为,当前市场是“弱现实,弱预期”的格局,但市场对内部政策支持的期待已在提升,且市场已有积极信号,未来随着积极信号增加,市场有望围绕TMT等主线逐步反弹。行业配置上,布局TMT和“中特估”主线,关注复苏线机遇。TMT板块主要是人工智能相关的传媒、通信、计算机等行业,其中算力相关的公司以及低估值的游戏和AI+应用的电商、教育和医疗等行业更值得关注。“中特估”板块主要是建筑装饰、石油石化和大金融等行业。复苏线主要是食品饮料、休闲服务、房地产等行业。

 

华夏基金认为,主题、政策、调仓三大博弈日趋激烈,市场波动依然较大。分析历次主线板块大跌后的走势,可能会在情绪延续下继续跑输市场,但在中期层面只要产业趋势还在,短期的波动无法影响成长赛道继续获得超额收益。建议继续配置产业政策着力点以及国内中长期经济发展结构变革的关键驱动方向,尤其关注TMT从主题炒作走出,具备产业趋势的方向,关注港股(互联网、创新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板块。


广发基金认为,参考历史经验,经济预期下行期,经济低敏感的新兴产业以及低估值高分红相关方向的表现会更好;而一旦经济预期出现企稳改善,高盈利质量方向表现更好。具备盈利改善可能性的方向值得关注。这其中,受益于经济复苏、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的中下游行业,例如食品饮料、电力和电力设备;此外受益于AI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效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科技板块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机构对于AI带来的中长期机会分歧很小,对“中特估”投资机会也有较多认可,对医药和消费的低点位置表示认同,但长期投资价值还要看经济复苏;对新能源板块则有较大分歧。

 

AI无疑是最强主线,AI应用、算力、数据要素被广泛看好

 

AI在今年快速崛起,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流投资赛道。以景气度为主要选股维度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中,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如摩根资产管理杜猛、宏利基金王鹏、海富通基金吕越超等,在减仓前期持股较多的新能源板块的基础上,加仓了AI产业链,持仓基本上以“TMT+新能源为主”,在近期的行情中均出现了业绩复苏。综合这些基金经理的观点,对于算力和应用端更加看好。

 

王鹏在最近的分享中表示,AI板块在算力端、游戏端、部分应用端业绩兑现的确定性较强,同时估值仍然在历史估值偏低的区间内,而且今明两年都有业绩上修的可能性。看明年估值,可能并不比新能源多数行业估值来得高。从渗透率角度空间也明显大于新能源里边的多数行业。

 

杜猛在近期的机构沙龙中表示,人工智能不单单是简单的主题炒作,而更多地反映出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趋势。从目前来看,重点要关注能参与到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相关投资机会。未来1-2年,有望见证人工智能算力的爆发,因此对于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非常重要。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的状况与结构,光模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在其他方面,比如GPU以及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相关动作,也会持续跟踪。

 

吕越超表示,在算力基础设施上,芯片等核心技术目前和海外还有一定差距。在中游模型层方面,海外企业也走在了前面。但是在算法的层面,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不可忽视,经过未来一段时间的追赶也是可行的。从市场空间的角度来看,国内在下游创新应用场景方面机会很多,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业绩拔尖的基金经理中有很多任职时间不足两年的新人,少量是中生代,这些基金经理基本都是围绕AI来布局了计算机、半导体、通信等行业,对于下一步的投资机会,更多也是看好AI衍生出的机会,主要包括算力、数据要素、AI下游应用等细分领域。

 

●AI应用

 

因为AI大模型有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应用软件、游戏、数字营销等产品的体验,降低游戏等板块的制作成本,不少基金经理看好AI应用的机会。

 

宏利基金孙硕表示看好计算机软件,他认为AI带来的变革影响会更多集中在计算机领域,,因为海外的AI应用notion、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对应到A股,是计算机里面的办公软件、多模态等领域。

 

银华基金唐能看好AI对游戏的效果提升,他认为,有了AIGC,可以让游戏场景更丰富,拓展游戏的可玩性。从更长远角度来看,以后可能也不叫游戏叫“虚拟现实”,参与度会有极大提升。在一些生产场景,包括远程会议等各种场景都会有很大应用,打开游戏行业、内容行业的天花板。TMT可能会成为未来两三年市场的主线。

 

不过对于游戏的上涨逻辑,基金经理有一定分歧。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AI带来的开源节流效应并不显著,游戏支出的大头在营销,AI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发成本而已。而研发成本占比并不高。

 

●数据要素

 

数据被作为生产要素,孕育着更大的商业机会。而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将使得数据要素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另外数据是AI的发展基础,这也使得数据要素兼具多重催化剂,市场也对数据要素机会进行了多种挖掘。

 

天治基金许家涵认为,新颁布的数据要素20条和数据资源入表的政策发布,明确划分了个人数据、政府数据和公共数据,同时也允许数据有偿交易以及数据资源入资产表,能够极大降低相关公司费用提升利润率。

 

招商基金文仲阳认为,大模型的竞争并不体现在模型本身,而是体现在数据层面、算力层面。到最后,连算力都不一定有瓶颈,国产化突破、终端客户自研,最后发现原来数据才是核心,谁有更好、更干净、被标注更好、更有质量甚至私有的数据,才能走得更远。

 

●算力

 

AI大模型之争,包括半导体、服务器、光模块等在内的算力行业会充当卖水人角色,胜率高,赔率在大模型的巨大商业前景下也会不低。另外半导体的周期拐点也预期会在下半年出现,因此算力是众多基金经理关注的领域。

 

德邦基金雷涛认为,半导体周期拐点预计在三季度出现、产业自主可控、AI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今年半导体行情的三大驱动力。从全年来看,他认为这三大驱动力并没有完全演绎,周期的拐点是否会在三季度准时出现尚未可知,产业的很多变化在市场中也还没有完全反应。

 

东方基金严凯看好半导体设备,他认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空间巨大,首先,光刻、涂胶显影、离子注入、量测等国产化率较低的设备环节,理想情况下假设做到70%至80%的国产化率,产值空间还很大。其次,从短期订单看,根据2022年三季度合同负债和春节后调研情况来看,半导体设备很多企业的收入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不变。再次,从产业政策看,半导体发展离不开国家对产业一直以来的政策支持,未来半导体行业一定会有更大力度支持。最后,从估值水平看,当前半导体设备具备一定的估值性价比。

 

中特估的机会值得继续挖掘

 

国企高质量发展、质量改善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今年以来多家头部公募发行了央企改革、央企创新、央企红利等方面的指数基金,另外易方达付浩、景顺长城鲍无可等明星基金经理发行了国企主题的主动权益基金。

 

易方达基金付浩认为,国有企业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带来A股众多行业领域里的长期投资机会。国民经济对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国企改革也进入到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阶段。今年开始,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从以前的“二利四率”变成“一利五率”。以前考核净利润,现在考核净资产收益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反映企业盈利非常重要的指标,这表明国企越来越关注对股东的回报。

 

他认为,国企主题有三类投资机会:

第一、供给端发生较大变化、未来受益于需求回升的周期类资产。

第二、受益于国企改革、资产整合提质、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的优质企业。

第三、战略安全及战略性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鲍无可认为,经过一轮上涨后,部分央国企短期估值较充分,后续需要基本面更进一步的提升。不过,许多公司即使经过一轮上涨后目前也还是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仍具备配置价值。具体而言,需要关注公司治理水平能力的提升,具体标的具体分析,严格把关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且不断地审视个股投资的逻辑和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医药板块可能迎来复苏之年

 

医药板块抄底资金不断,不过股价表现上还没有体现出大的行情。医药基金经理对医药板块颇有信心,主要是过去两年的下跌使得估值和筹码优化,另外医药基本面会迎来复苏。

 

安信基金池陈森、融通基金万民远是近年来业绩出色的医药基金经理。池陈森看好医药的原因如下:

 

1、医药指数自2021年大幅下跌以来,最大跌幅接近50%,估值已到达近些年的底部区域。

2、机构配置上从最新的重仓分析来看,医药仍处于低配状态,行业处于左侧区域;

3、今年是复苏之年,但每个行业的复苏不太一样。但是医药特别是刚需医疗这块是比较确定的复苏机会。

 

现在虽然有不少对医药行业集采、降价的担忧,但国家即将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行业处在需求爆发的状态。而且现在国家导向上希望企业可以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能够持续投入研发生产。今年以来AI等因素影响了医药指数的复苏,但也看到一些有吸引力的细分方向,比如中药等在默默走强。目前总体对医药保持乐观,方向上看好药品,包括中药、仿制药等。

 

万民远认为,医药处在一个非常底部的位置,行业的基本面和政策面都在持续改善,整个板块的估值又处在底部。具体到板块,CXO大的贝塔性机会不太会有了,但跌到这个位置,估值足够便宜的时候,会有结构性的阿尔法机会,至少有个股的机会。

 

鹏华基金金笑非今年重仓了创新药,业绩在医药基金经理中领先。他认为,从2023年开始,医药会是一个大年,2023、2024年都会有层出层出不穷的医药投资机会。

 

底层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有增量资金不断入场。医药基金即便是在最悲观的时候,都在净申购,医药总盘是在不断的增长,现在大概有4000多亿的规模。第二,医药是一个不断有增量资金入场的核心主赛道,但全市场基金对医药的持仓反而在大幅度的砍仓。这代表了医药板块的底部。预计未来三年医药新周期开启,全市场基金对于医药的持仓会从低点的4%逐渐上升到15%的高位。

 

金笑非看好创新药,他认为现在国家对于创新药是全面扶持的,而且这个趋势也会得到延续。中国的创新药通过长期的产业迭代和升级,已经到了产品力兑现的爆发点。从今年开始会看到非常多优质的公司出海成功,可能会卖到10亿美金的体量。

 

新能源长期机会依然值得看好,短期还要看筹码

 

对于新能源,市场观点存在一定分歧。

 

宏利基金王鹏过去几年重仓新能源取得了出色业绩,今年一季度减仓新能源,增持AI,他道出了目前市场不太看好新能源的原因:新能源属于国内绝对长板行业,中国产能供应全球。但如果认为全球化趋势在渐行渐远,国内新能源远期空间被压缩,近几年的扩产如果只能在国内卷,那新能源的估值就始终会被压制。这是新能源在调整后仍然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

 

具体到板块,他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到一定水平,在未来大概率属于持续降速的领域,且整车端价格战明显,材料端盈利压力较大,目前仅盈利已经接近底部的公司可能值得关注;光伏今年大概率是量和利的高点,而且明年量利预期尚不清晰,所以这个板块谈不上估值高低或者性价比高不高,而且消纳是困扰光伏板块已久的瓶颈。

 

王鹏认为,大储、海风、充电桩是目前新能源内部成长性相对较好且盈利能力不属于下降趋势的行业,但也可能因为新能源整体向下的β估值受到压缩,所以有限度地看好和关注

 

嘉实基金孟夏也认为,A股每两三年有一波大的轮换,新能源板块想大范围的东山再起,除非有大范围的下跌,否则一直都是这么不断的滚动来、滚动去,就像医药、白酒一样。没有跌透就不会有反转,一直只是结构性机会。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新能源车当下出现了高渗透率、电池产能过剩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三大现状。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普遍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然结束,行业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后,行业的盈利水平也会相对稳定,仅有少数细分领域和头部企业能出现炸裂式业绩。

 

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长期依然有投资机会,对新能源不必太悲观,但新能源的机会需要等待筹码的进一步优化。

 

招商基金文仲阳认为,新能源还是有长期机会,因为整体渗透率并不高,只不过去年涨幅比较大,透支比较严重,需要消化,当消化到一定程度,估值业绩比较合理时,同时供给端的格局优化了,活下来的公司能赚钱了,机会就到来了。

 

摩根资产管理杜猛在一季度降低了新能源仓位,不过他认为对于新能源不必太悲观。他认为光伏长期来看依然看好。首先,不担心产能过剩。通过产能过剩倒逼行业不断创新与进化,本来就是这个产业的发展逻辑。从需求端看,因发电成本低,这个行业未来的需求还很大。目前A股光伏板块的很多龙头都跌到了类似周期股的估值,市场之所以给出比较低的估值,可能有短期博弈的因素,也有原来持仓结构的因素,但这并不能否定整个行业的成长性。

 

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杜猛认为,全球的投资人都在把电池或电动车作为一类未来的核心资产在投资。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论是光伏还是电池,在全球产业链的参与度是很高的,是很难分得开的。它代表的趋势也是全球认可的,不需要太悲观。

 

也有机构表示看好新能源的中长期机会。汇丰晋信基金认为,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板块的风险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当前板块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未来三年,在相对比较中性的盈利预测下,经过行业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供需格局的稳定,企业盈利的释放,不少新能源行业龙头公司,对应2025年的估值可能已经不到10倍。这些公司未来三年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很大程度会比三年前更加确定。当然,新能源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投资基本面已经进入中后期,未来行情的幅度可能没有过去三年那么大,但投资机会也是比较丰富的。即使按照20倍的远期估值假设,未来三年新能源行业的隐含回报率,或者当前的投资价值都是相对较高的。

 

信达澳亚李博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从30%到50%,是即将要经历的下一阶段,这是新能源车行业的稳步发展期,很多前期竞争力较弱的车企将面临被收购或淘汰,竞争力强的车企依靠其强大的生产力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其盈利空间有望快速提升。在稳步发展期,中高端车型持续推出,抢占原本传统燃油车高端品牌的市场,车型价位越高,单车的利润也将越高。在新能源车的稳步发展期,业绩增长空间有望更大,增长速度有望更快。

 

消费受制于经济复苏程度

 

消费受制于居民收入增幅以及收入预期,上半年表现一般,对于消费下一步的走势,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消费短期受制于经济总量,长期来看经济复苏确定性大,消费依然有机会。

 

富国基金曹文俊是均衡配置风格的代表人物,对于消费,他认为,消费复苏,不能只看消费场景复苏,还需看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两者是慢变量,其恢复不会一蹴而就。

 

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是靠布局消费跻身顶流的基金经理,最近两年因为坚守消费,业绩下滑明显。不过刘彦春依然长期看好消费。他在最近的策略会上表示,在复苏的主线之中,除了食品饮料,还有医药生物、免税、家纺等,现在阶段性的市场低迷,更多是一个总量的问题,也就是整个消费品板块受到了家庭部门缩表的负面影响。刘彦春表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看到了经济内生活力的向上的一个信号,这些板块的估值都会系统性提升。

 

对于白酒板块,他表示,白酒行业拥有很多独特的特质,比如这是差异化竞争的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有序,价格战在这一行业相对无效,存货可以持续增值。总结下来,白酒行业投入产出水平高,稳定性好,盈利和现金流量都有持续增长的能力,具有持续快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富国基金王园园是近年来通过消费股投资声名鹊起的基金经理,她认为,消费企业的业绩基本面并不差,当前消费继续向下的空间也较为有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消费会立马起飞,毕竟居民和投资者的信心修复仍需一定时间,并且从更长维度看,更应着眼于赚取消费企业业绩增长的钱。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