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数据要素站上风口,哪些环节值得关注?| 行研
2023-06-07 13:00

数据要素站上风口,哪些环节值得关注?|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22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近日,财政部正式对外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自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相较于2023年12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整体内容变化不大。让人惊喜的是,当前数据资产“入表”的落地时机超出了预期。可见,数据要素的发展又提升到新的阶段,值得长期关注。

 

那么,资本市场看好数据要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以及产业链哪个环节更值得关注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核心看点:

  1. 受益于数据需求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数据要素行业有望高速增长;

  2. 为了打破数据孤岛,政务、国资企业上云趋势越发明显,国资背景的政务云厂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3. 数据加工环节的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先发优势的品牌服务商有望提升市场份额,但具有不确定性。


一、需求、政策驱动行业高增长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会将规模经济的效应进一步放大。当一项数字服务完成研发后,后期扩展用户规模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土地经济,由于数据可以无限进行复用,因而更容易享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优势。

 

目前,我国数据供给侧存在大量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现象,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网上外卖、网约车等领域覆盖用户规模达4.5亿-10亿,大量数据没有实现共享、流通。

 

此外,随着ChatGPT等AI大模型的问世,国内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发布了AI大模型。AI大模型的背后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据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显示,当前预训练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规模按照300倍/年的趋势增长,增大模型和增加训练数据是未来演进方向。

 

除了海量数据需求的提升之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驱动数据要素产业高速发展。

 

2022年以来,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政策密集出台。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顶层框架文件落地。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国家数据局正式获批成立。

 

而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意味着数据要素的发展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数据局将在数据要素的管理和发展上起引领作用,能改变各部门的数据孤岛的现状,打通部门之间、系统之间、区域之间的障碍,实现数据要素的互联互通,加快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

 

因此,妙投认为,在大模型等AI应用的爆发、国家政策的推动的背景下,数据要素行业将迎来高速的发展。

 

在市场空间方面,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749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发展研究中心)

 

一般来说,市场蛋糕越大,越能诞生出更大市值的公司。那么,数据要素的产业链又是怎样的呢?哪些环节更值得关注呢?


二、数据要素产业链分析

 

数据要素产业链可以分为原始数据持有方、数据采集、数据开发、数据存储、数据运营、数据加工、数据流通等环节。

 

由于我国呈现“政府管数据”的特点,数据开发、数据运营环节的准入壁垒较高,潜在进入者较少,更值得关注。



1.数据开发及存储

 

数据的产生,一般是通过物联设备(摄像头、手机、传感器等)、网络爬虫、人工输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在数据产量方面,政府、互联网、媒体、公众服务及专业服务、交通是数据产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国行业机构数据总产量的65%左右。

 

若要各行业实现数据互通,大数据上云是打破数据孤岛的有效方式。而我国的数据呈现出“政府管数据”的特点。根据易华录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产量预计将达到48ZB,其中70%以上的高价值数据将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为了保证上云后的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苏州、重庆、深圳等地方政府也陆续推进国资云平台的建设,利于对国企数据进行开发。随着央国企陆续将数据迁移至国资云平台,国资云行业持续增长。

 

妙投认为,具备央企背书且在政务云、国资云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如:太极股份、深桑达A、易华录、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在存储方面,数据存储主要涉及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以及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其中,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对应国产替代市场,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对应数据库增量市场。

 

根据下游应用场景不同,数据库的国产替代市场可分为两类:一个是党政;另一个是八大行业(金融、电信、石油、电力、交通、航空航天、医疗、教育)。

 

由于党政信创名录的强制性,人大金仓(太极股份子公司)、达梦等进入名录的供应商在党政市场持续受益。与党政市场不同,行业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产品竞争力更为重要。因此,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厂商如星环科技等有望脱颖而出。

 

2.数据运营及加工

 

数据运营,是根据下游需求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组合,发挥数据价值,并存在变现机会,如:支持业务决策、提高营销效果等。

 

由于我国的数据呈现出“政府管数据”的特点,数据运营商壁垒也较高。一般来说,数据运营商主要有国资云厂商、能采集数据并开发数据的垂直行业厂商、互联网企业等。

 

由于具备卡位优势,国资云厂商有望从“数据开发商”向“数据运营商”转型。此外,上海钢联(钢材交易)、卓创资讯(大宗商品)等垂直行业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具备数据开发和整合能力,也有望向数据运营商转型。

 

此外,数据加工是支持数据运营的重要一环,即对数据进行标注、清洗、转换和整合等一系列操作,以达到在数据科学、商业分析、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要求。

 

在市场格局方面,数据加工行业集中度低,竞争较为激烈。根据拓尔思的数据要素白皮书及艾瑞咨询的测算,2019年AI基础服务行业CR5为26.2%。语音和视觉业务代表企业包括海天瑞声和百度数据众包。

 

目前,中小型的数据加工厂商综合实力较弱,未来具备先发优势的品牌服务商(如:海天瑞声等)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数据交易

 

数据要素的流通可分为开放、共享、交易三种流通模式。其中,数据交易环节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数据交易环节,由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正在加速布局。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要素白皮书(2022年)》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各地先后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早期设立的机构发展情况大多不达预期。

 

近两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多项重要政策出台,各地新一批的数据交易机构,试图消除供需双方信息差,推动形成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和可复制的交易制度和规则。

 

目前,数据交易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有:佣金收取、会员制、增值式交易服务等。《数据二十条》提出“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佣金收取和会员制将是数据交易平台主要盈利模式。

 

在数据交易所方面,后成立的深圳数交所、上海数交所,有赶超先发的贵阳数交所的趋势。深圳数据交易所预计,未来2-3年,其数据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上海交易所汤奇峰表示,2023年,场内交易有望突破10亿元。

 

目前,数据交易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且以公共价值为导向,上市公司多是以股权为纽带切入数据交易环节,协同布局从数据供给到数据服务全流程业务。例如:零点有数、吉视传媒、华扬联众、浙数文化等。

 

三、小结

 

下游数据需求量的增长、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将驱动数据要素行业高速发展,但数据要素行业的产业链没有完全成熟。

 

在数据要素产业链中,数据开发商(云平台建设)、数据运营商的壁垒较高,其竞争格局更优。

 

在数据开发环节,政务、国资企业等数据上云是实现数据互联的有效方式,且我国呈现“政府管数据”的特点。因此,具备央企背书且在政务云、国资云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如:太极股份、深桑达A、易华录、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未来2年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下游需求增长,数据运营环节存在更多变现机会。上海钢联(钢材交易)、卓创资讯(大宗商品)等垂直行业厂商、国资云厂商、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有机会向数据运营商转型。因此,相关厂商的数据运营的业务模式,仍值得持续关注。

 

而数据加工环节的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具备先发优势的品牌服务商(如:海天瑞声等)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不确定性也较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