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储能逆变器持续高增,性价比突出 | 行研
2023-05-15 17:03

储能逆变器持续高增,性价比突出 |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30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据Q1财报显示,逆变器的储能业务占比提升明显,拉动业绩增长;

  2. 受碳酸锂价格下降的影响,储能装机成本下降,2023年储能有望持续放量,拉动逆变器增长;

  3. 凭借关键零部件IGBT的保供能力,行业头部企业的业绩确定性更高。

 

今年以来,新能源跌跌不休,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其中,锂电因下游需求不旺,光伏因竞争格局加剧,业绩增长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储能处于高速成长期,尚未出现以上情况。


而逆变器企业的Q1业绩表现相当炸裂,不少企业出现较高的增长,同时消化前面积累的高估值。究其原因,储能逆变器随着储能装机开始放量,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由于成长股的股价走势与业绩增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储能逆变器的业绩高增趋势能否持续值得探讨。那么,2023年储能逆变器企业还能保持高增长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探讨下2022年储能业绩高增长的原因。


一、储能业务提升,拉动业绩增长

 

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储能变流器(PCS)成本占比约为20%,仅次于电池(60%)。在储能系统当中,储能变流器承担着直流转换交流的作用,实现对储能电池充电、放电的功能。

 

在电网负荷较低(用电低谷)时,储能变流器将电网中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存储到电池组中;在电网负荷较高(用电高峰)时,储能变流器将电池组放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送入电网中。

 

继光伏逆变器之后,储能变流器业务成为驱动逆变器企业高增长的重要引擎。据券商统计,2022年,PCS、系统集成板块1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63.77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归母净利润77.61亿元,同比增长140%。

 

究其原因,妙投认为是2022年全球储能装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所致。随着全球储能装机量爆发,PCS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中国PCS供应商在欧洲户用储能、美国表前储能的份额显著增加。其中,海外储能业务营收占比较高的德业股份、固德威、盛弘股份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62%、132%、97%。

 

此外,2023年Q1储能变流器市场依旧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多数逆变器企业储能业务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其中,阳光电源2023年Q1实现储能业务收入约36亿,超过了去年上半年的营收23.86亿;德业股份2023年Q1储能实现营业收入9.93亿,出货12.3万台,环比增长11%;由于储能出货同比高增以及2022年Q1盈利基数较低,固德威2023年Q1实现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增3473.72%。

 

可见,储能逆变器短期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资本市场更在意储能逆变器能否持续增长。而储能逆变器的增长,也将与储能的发展息息相关。

 

那么,今年储能还会持续高增长吗?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讨一下。


二、成本下行,2023年储能赛道仍将景气

 

除了政策推动之外,有利可图是各行业亘古不变发展的硬道理,储能也不例外。当下,储能装机成本下行,2023年全球储能装机量有望持续走高。

 

由于储能电芯作为锂电储能系统当中的主要零部件成分,其价格走低有望进一步降低锂电储能系统成本,提升储能电站运营的经济性,刺激终端业主的装机需求。

 

受电动汽车需求萎缩影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2022年末高点的57万元/吨持续下跌,到2023年4月碳酸锂价格最低已跌至17.65万元/吨,相比最高点价格下滑68.9%。

 

碳酸锂价格下跌同样带动储能电芯售价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4月28日,储能电芯均价已跌至0.66元/Wh,相比此前的价格高点已经降低了33.7%。

 

虽然近期碳酸锂价格有所反弹,但仍是弱复苏的状态。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3.6万辆,同比增长112.8%,环比下降2.6%。

 

因此,妙投认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将有所反弹,但会远低于2022年的价格高点。这样一来,储能装机的需求将被继续释放。

 

此外,阳光电源在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也表示,随着组件价格和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下半年会释放出来很多项目,所以阳光电源判断今年下半年的总体情况还会好于上半年。

 

从储能招标的情况来看,在碳酸锂价格于2月单边下跌后,国内3-4月份的储能招标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因此,妙投认为,2023年储能逆变器会跟随储能赛道将保持高景气度,且下半年出货量会加速。

 

据开源证券测算,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将达141.5GWh,同比增长154.5%。长期来看,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仍会保持较高增长,而储能逆变器也会跟随增长。


(数据来源:开源证券)

 

在明确储能逆变器的高景气度之后,哪些逆变器企业更具性价比呢?

 

三、龙头业绩确定性更高

 

从二级市场的炒作角度来看,在逆变器企业发布一季报之后,均出现了一次较大的上涨。这说明部分市场资金对逆变器赛道的业绩较为认可。

 

根据前面的分析,凭借储能、光伏赛道的景气度,逆变器企业的业绩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但,从资金偏好的角度来看,市场资金对储能、光伏等新能源并不感冒。因此,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的逆变器企业,还可持续关注。

 

在业绩确定性方面,当前IGBT供应紧张是影响逆变器企业供应链稳定、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锦浪科技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目前IGBT单管的物料短缺已有所缓解,IGBT模块供应仍较为紧张。

 

而核心零部件IGBT供应商集中度高,在逆变器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阳光电源等具备领先的行业地位、采购规模大的制造商能够进入供应商的一级名单,获得优先的供应。

 

在估值方面,妙投选取了几家代表性的逆变器企业,对其估值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多数逆变器企业的市盈率(2023E)在18-25倍之间。考虑到,逆变器企业的行业地位、业绩确定性的不同,龙头企业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


(数据来源:choice)

 

妙投认为,阳光电源凭借行业地位领先,IGBT的保供能力更强,且估值水平与其他厂商未拉开较大的差距。后续,可继续观察市场资金对阳光电源的青睐程度。

 

小结

 

储能是当下新能源景气度最高的赛道之一,2023年储能逆变器有望跟随储能赛道持续放量。从Q1业绩来看,储能逆变器业务均有亮眼的表现。伴随锂价下降,储能仍会放量,储能逆变器也将迎来较高的景气度。

 

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凭借领先的行业地位、采购规模大,具有较强的IGBT保供能力,有望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