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近日,ChatGPT带火了整个AI赛道,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风口之一。与此同时,AI服务器订单大增的消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不少AI服务器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较为亮眼。其中,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AI服务器厂商的涨幅超过了80%。
虽然AI服务器因短期有较大的涨幅,安全边际不高,但ChatGPT等AI应用爆发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AI服务器作为算力的最核心硬件设施有望持续受益,仍值得长期关注。
那么,AI服务器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AI服务器产业链中,哪个环节会受益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核心看点:
受益于AI爆发以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AI服务器是增长确定性较高的赛道;
AI服务器需求量增长直接利好服务器厂商、液冷温控设备厂商。
一、AI服务器将持续放量
妙投认为,AI大模型训练、数据与算力规模快速增长将推动AI服务器持续放量,也是市场资金积极布局的原因。
众所周知,AI的三大要素是算法、算力、数据。其中,算力主要由服务器进行承载。服务器可以看作为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通常,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机器,也可以是一组机器,它可以由单台或多台高性能电脑组成。
而AI服务器与普通服务器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配置更强大的计算单元(GPU),也就是算力更强的服务器。随着ChatGPT的问世,阿里、华为、百度等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AI大模型。而AI等大模型训练涉及大量向量及张量运算,AI服务器具备运算效率优势。因此,大模型训练有望带动AI服务器采购需求放量。
此外,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数据与算力规模快速增长,也对服务器提供了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撑AI服务器放量。据IDC预测,2021到2025年全球新增和复制的数据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3%,到2025年将跃升至181ZB。根据华为GIV预测,到2030年全球通用计算算力将达3.3ZFLOPS(FP32),AI计算算力将达到105ZFLOPS(FP16),增长500倍。
此外,从最新的行业动态来看,现阶段AI服务器需求量也在持续提升,不少公司也在加紧积极布局AI服务器。
据财联社消息,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线人士称“AIGC火热带来AI服务器需求量的爆增,3月份我们发现AI服务器市场出现几倍以上增长,以前客户的关注点是能不能便宜点,现在是能不能用得上。”
紫光股份在4月14日下午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AI服务器订单在今年一季度有很大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存在问题;针对GPT场景而优化的GPU服务器已经完成开发,将在今年二季度全面上市。
而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兴通讯于近日表示,中兴通讯内部研判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重大跨越式突破,公司已经结合自身优势开始重点投入,计划今年底推出会支持大带宽的ChatGPT的GPU服务器。
从产业的长期趋势和最新动态来看,妙投认为,AI服务器是2023年确定性增长较高的赛道之一。
那么,AI服务器产业链上哪些环节更有机会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继续分析一下。
二、AI服务器、液冷温控确定性较高
服务器产业链的上游是零部件厂商以及配套等软件厂商,行业集中度高且主要被美、日、韩企业控制,如:Intel、AMD、英特尔等;中游是服务器厂商,主要通过服务器上游供应商采购核心零部件,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生产、销售服务器整机给下游客户。
由于AI服务器与通用服务器主要区别在于需要配置算力强大的GPU,而GPU仍以AMD等海外厂商为主,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妙投认为,当下,AI服务器需求量增长直接利好服务器厂商、温控设备厂商。
1. 服务器厂商
在AI服务器市场方面,市场格局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加速计算市场(2021年下半年)跟踪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50.3亿元,同比增长68.6%。浪潮信息、宁畅、新华三(紫光股份)、华为、安擎位居前五,占据了82.6%的市场份额。其中,浪潮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达52.4%,连续5年市场份额超过50%。
由于AI服务器的算力核心为GPU,主要依赖于进口。相对而言,规模更大的服务器厂商在GPU的保供能力会更强。另外,AI服务器厂商更多地是系统集成,整体的技术壁垒不高。因此,大型服务器厂商采用JDM的模式,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并快速转化为产品,增加下游客户的黏性,但也会增加一些研发成本。
妙投认为,具备GPU保供能力且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服务器厂商,更易受益于AI服务器的放量。
估值方面,截至4月13日,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的市盈率(TTM)分别为27.37、45.23、40.74。结合券商对各公司2023年的业绩预测来看,浪潮信息的估值低于中科曙光、紫光股份。
(数据来源:Choice)
2. 温控设备厂商
随着AI服务器的需求将会快速提升,服务器中大量的高功率CPU、GPU芯片将带动功耗走高。AI服务器集群算力密度将达到20-50kW/柜,而自然风冷的数据中心单机柜密度一般只支持8-10kW。因此,以往的风冷散热方案将不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机柜温控。
而液冷散热凭借冷却剂的导热效果更好,将成为解决高功率密度机柜温控的解决方案。据券商测算,随着国内互联网大厂陆续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将带来93.4亿元的液冷解决方案新增量市场。
国内液冷温控厂商主要包括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同飞股份、佳力图、依米康等。其中,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在液冷技术储备较为全面,而英维克的产品先发优势更为明显。
随着AI服务器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液冷温控方式加速导入,妙投认为具备液冷温控技术储备且有先发优势的温控厂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估值方面,截至4月14日,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的市盈率(TTM)分别为64.61、54.82、166.13。结合券商对各公司2023年的业绩预测来看,申菱环境的估值低于英维克、高澜股份。
(数据来源:Choice)
三、小结
在AI应用爆发和算力日益增长的趋势下,AI服务器是增长确定性较强的赛道。同时,随着AI服务器功耗的提升,液冷温控设备有望加速导入,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妙投认为,未来2年服务器厂商、液冷温控设备商的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当下,服务器、液冷温控设备赛道短期涨幅过高,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待股价回调后择机布局较为稳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如果看完文章有收获,请点击点赞、收藏、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免费阅读,谢谢)
评论